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美人恩情 (第9/10页)
不是。” “我可以不这么说,但是你骗不了你自己,你可曾自问过,是不是这么回事。” 花三郎默然了。 他能说什么,确是这么回事。 想想,心里不免又是针刺似的一阵痛。 姑娘肖嫱柔荑反转,握住了花三郎的手:“没有人怪你,但也令人不忍对她呵责,毕竟这不是罪过…” “不!”花三郎摇头道:“她是我至友的女儿,得叫我一声叔叔。” “只怕她不愿叫你叔叔,也从没拿你当叔叔。” 这也是实情,花三郎只好又默然了。 姑娘肖嫱安慰地道:“别这么忧心忡忡的,真情能感动天地,她会平安的。” “事实上,她明明是进京来了,却是很多日子一直没有消息。” “只要她确是进了京城,让我帮你找她,在我来说,在京城里找个人,还不是什么难事。” 这当然是真的,以整个三厂来说,肖家应该是列为下阶层,纵然不能列为下阶层,也应该列为西厂的耳目,既称耳目,就要经常保持消息的灵通,跟外界广大的接触,他们找起玲珑来,应该比项刚,南宫玉两方面都便当,都来得有把握。 这位姑娘肖嫱有着过人的胸襟与度量,她愿代花三郎找寻玲珑,而且又是那么真诚。 花三郎暗暗为之一阵感动,道:“谢谢你。” 肖嫱含嗔地看了他一眼:“还跟我客气。” 轻轻地收回了柔荑,提高声音叫道:“谁在外头,进来一个。” 远远地传来一声脆生生的答应,衣袂飘风声由远而近,带着一阵幽香,进来了刚才上文中奇那儿找他的那名彩衣少女,盈盈一礼道:“姑娘吩咐。” 肖嫱立即把玲珑的年岁、相貌、特征等等,一一告诉了彩衣少女,然后命彩衣少女即刻传令各处,寻找玲珑。 彩衣少女领命而去。 肖嫱转望花三郎道:“你放心吧,要是我没有估计错,顶多一个对时,一定会有消息。” 别人都说三天,肖嫱则只需一个对时,看起来她是最有把握了。 花三郎的一颗心,似乎渐渐放松了… 一个对时之内花三郎没离肖府。 肖嫱则一直陪着花三郎。 肖嫱的确是比别人行,也的确是估计对了,刚到一个对时一名彩衣少女进了水榭,还是那名,她施一礼急道:“启禀姑娘,前两天兵马司王大人征选歌伎,有您说的那么一位姑娘,进了王大人府。” 花三郎为之怔了一怔。 肖嫱道:“王如俊?” 花三郎道:“不会吧,她怎么会去应征歌伎?” “你没想到她会这样来找你,是不是?或许象你说的,不可能,或许只是一个很象玲珑的姑娘,但是既有这条线索,咱们便不能放过。” 花三郎道:“可是‘兵马司’这位王大人…” “兵马司又怎么样,咱们找他查去,连我他都得买帐,你这位身兼两厂的总教习,更是高高在上,巡视他兵马司,他得磕头作揖的接待。” “真的?” “当然是真的,咱们说走就走,套车。” “是!”彩衣少女应了一声走了。 肖府这些人办事还真快,等花三郎偕同肖嫱从水榭出来,来到侧门,一辆双套马车已经套好等着了。 花三郎、肖嫱双双登上马车,肖嫱一声:“兵马司王如俊府。” 鞭声脆响,马车立即驰动。 花三郎坐在马车里,只觉蹄声得得,轮声辘辘,马车驰行若飞,东弯西拐一阵之后,突然停下了。 肖嫱道:“到了。” 花三郎先跃下车,肖嫱很自然的把柔荑伸给花三郎,由花三郎扶下了马车。 只见马车停处,是一座不算大的宅院前,门口一对石狮子,可却没见有人站门。 花三郎登上台阶,轻扣门环。 有人从里头开了门,是个屠夫似的中年壮汉,一看就知道是从守五城的兵卒里头挑出来的。 中年壮汉真不和气,眼一瞪道:“找谁?” 肖嫱道:“我是西厂的肖嫱,这位是身兼东西两厂的花总教习,我们是来看王大人的。” 一听东西两厂,中年壮汉脸色倏然变了,吓得瞪大了眼,张大了嘴,直说:“是,是,两位…” 肖嫱轻喝道:“是什么,还不快给我们通报去。” “是,是。” 中年壮汉如逢大赦,一溜烟般往里跑了。 “走,咱们进去。” 肖嫱偕同花三郎跟了进去。 从前院往后走,一路上净见躬身哈腰的王府奴仆,花三郎微点头示意,肖嫱却是视同未见。 刚进后院门,迎面来了个穿官服的瘦老头儿,带着两名下人,老远的就哈下了腰:“不知道肖姑娘芳驾莅临…” 肖嫱马上拦住了话头:“我是跟花总教习来巡视的。” “呃,花总教习。”瘦老头儿又是一礼,道:“下官是初次拜识花总教习。” 肖嫱指着瘦老头儿道:“这就是兵马司的王如俊王大人!” 花三郎道:“王大人。” “下官不敢,请两位后厅奉茶。” 王如俊在前带路,来到了后花厅,三个人落了座,下人献上了香茗,王如俊张嘴刚要说话。 肖嫱却抢在了前头,道:“王大人,我们来打听件事,听说府上前两天刚征选过歌伎。” 王如俊一惊脸色大变:“不敢瞒两位,确有其事,不过下官已经向九千岁报过备了。” “呃!向九千岁报备,王大人你未免小题大作了吧。” “是,是,是这样的,那天下官征选歌伎的时候,正巧九千岁来巡视碰见。” “原来如此,你们这些大人们,家养歌伎,虽然是法所不禁,但那毕竟不是正途,可是既然九千岁都没说什么,我们也不便跟你计较…” “多谢两位,多谢两位,两位的恩德,下官没齿难忘。” “王大人你言重了,我们向王大人你打听个人…” 接着肖嫱说出了玲珑的年岁,相貌,特征等等。 王如俊道:“两位打听这么个女子是…” “我们听说她曾经来你府上应征。” “呃,下官想起来了,应征的歌伎之中,确有这么一位姑娘,人长得极好,而又聪明伶俐,会的玩艺儿还多…” “这位姑娘姓什么,叫什么,哪儿的人?” “她只说她叫秋萍,是从江南来的,投亲不遇,又回不去了,所以才来应征歌伎。” “这位姑娘,王大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