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第1/3页)
第十三章 宛宁听太妃这样说,脸色雪白雪白的,太后松了她的手,淡笑道:“博果儿是先帝之子,当今皇帝的亲弟弟,又那么知上进,jiejie又是最知道疼人的,天底下可也再找不到这样的好人家了。” 太妃掩嘴笑道:“让太后笑话了,我们母子二人不过是混日子罢了,若真有您说的那样好。”说到这里,却嘎然止住了,她面上含笑,嘴角眼神里却只是冰冷。 她一向如此惯了,太后也不去理会深究,只对着宛宁温言道:“好孩子,你额娘身子骨不好,又一个人住在阿哥府里头,怪冷清的,本也不该让你来伺候我的,奈何祖制不可违背,今日就随你额娘一道回去吧,等得了闲再进宫来。” 宛宁眼中早含了泪水,强忍了对太后道:“谢太后体恤,求太后好好保重身子。” 太后亦是满心的不舍,只是当了太妃的面不好流露出来,安抚的拍拍她的手。 太妃似笑非笑的道:“天也不早了,就不叨扰太后了。” 说着,就起身告辞,太后笑道:“jiejie闲来无事也常回宫里住住吧。” 太妃应着给太后行礼,带了宛宁出去了。 我看着宛宁的背影,心里越发叹息。 到了晚间,皇帝回宫,太后细问了灾情,又与皇帝商讨了一会拨银子的事情,一时谈毕,太后道:“回头告诉内务府,命博果儿回京,再选个吉日,册封博果儿为贝勒。” 福临道:“额娘怎么突然想起这个事了?” 太后叹气,道:“先帝之子只余了你们两个,额娘一向对博果儿视若亲生,以前他年纪小,如今既有了出息,也到了该封贝勒的时候。” 福临道:“儿子照额娘的话办就是了,好端端的,额娘叹什么气呢?” 太后只是叹气,摇头不语。 福临见太后只是出神,便起身告退,走至殿外,又悄悄对我招手要我出去。 我轻手轻脚走至他身旁,福临轻声问道:“额娘这是怎么了?” 我尚未说话,也先叹气,福临奇道:“怎么连你也只是叹气?” 我靠近福临耳边道:“额娘是在为博果儿的福晋难过呢。” 福临闻言失笑,道:“这话从何说起呢?又cao了哪里的闲心?” 我一时竟不知怎么回答,宛宁进宫这些日子,因避讳伯伯弟媳之故,皇帝每每来给太后请安,宛宁都避了里间,因此竟未得见过宛宁。 吴良辅走过来,悄声道:“皇上,皇后娘娘打发奴才过来瞧瞧您什么时候过去呢。” 福临一听便不耐烦道:“朕是在太后这里,她还有什么可不放心的?” 我忙劝道:“九哥出去一日了,惠jiejie也担了一天的心,好不容易等到您回来了,您还不快去看看好叫她安心。” 福临望着我,苦笑道:“她若要有你一半懂事也就好了。” 说着,带了吴良辅出了慈宁宫。 我站在廊下,只觉得心里乱的出奇,一时想着宛宁落寞的样子,一时又想着皇后怨愤的眼神。这些外人眼中的美满姻缘,神仙眷侣,也不过如此,倒真如古人所言的那样,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苏么么从外头进来,见我站在那里发楞,不由得惊诧,拉我的手道:“小祖宗,那么冷的天你怎么就这样站在了外头,快跟我进来,仔细着了风寒。”边说边拉我进了暖阁,我这才发觉自己手脚冰凉,抱着手炉晤了半天才有些热气。 过了几日,到了正月十五,宫里又是一份别样的热闹。 早膳后,皇帝去了奉先殿在祖宗牌位面前奉了元宵,照例开了正宴,赏下了各宫院各式元宵,每年皆是如此,我只是看着没有胃口,直到太后唤了我去前面。 太后指着几上的一碗元宵笑道:“快吃来尝尝。” 我赌气道:“每年的元宵都是一个味道,不吃倒也罢了。” 太后宠溺的笑道:“就知道例上分的你还没有动过,诺,这碗可不一样,不吃可不要后悔啊。” 我疑惑的看着太后,太后只是好笑的看着我,我只得端起碗来,用匙子盛了一个,张嘴咬了一口,却不是想象中的平淡无奇的味道,反而入口即化,香甜薷黏,还有种淡淡的清香,象是梅花香,又象是腊梅香。 我恍然,欢喜道:“这必定是宛宁jiejie做了送进来的。” 太后笑道:“好刁嘴的丫头,一吃就吃出来了。” 又叹道:“可惜了这么个好孩子。” 我想着宛宁的才情品貌,又想着太妃说话时的阴阳怪气,亦是为她难过,嘴里的元宵顿时也索然无味起来。 太后又向苏么么道:“把剩下的元宵给皇后和宁嫔送去一些。” 苏么么应了出去了。 一直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