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第2/3页)
下次再也不敢了。” 皇后正要发话,瞥见了站在一旁的我们,这才忍住嘴边的话,对小宫女道:“自己去敬事房领20下手杖,若有下次,决不轻饶,下去吧。” 小宫女哭丧着脸退出去了。 宛宁象是没有瞧见刚才那一幕,神色自若,只上前行跪礼道:“十一阿哥福晋董鄂氏给皇后娘娘请安,娘娘万福。” 皇后亦不叫起,只是细细的拿眼打量着她,半晌才笑道:“我竟没有看出博果儿有这样的眼光。” 宛宁并不恼怒,只笑答:“谢娘娘夸奖。” 皇后一楞,方叫她起身赐坐,我自坐在皇后身侧,皇后只是懒懒的看着窗外,似在回忆着什么,半晌才道:“我与皇帝,贞儿,博果儿小时候常在一起玩的,多好啊。”这话说的没头没尾,只让人糊涂。 我诧异的看了一眼皇后,宛宁却淡笑道:“往昔不可追,但看眼前人吧。” 皇后楞楞的看着宛宁,片刻强笑道:“博果儿对你好吗?” 宛宁依然温婉笑道:“阿哥对臣妾很好。”我却注意到她说这话的时候一霎间的失神,心中不禁疑惑。 一时间,我们三人都没有说话,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些淡淡的伤感,我笑道:“太后等着我们用膳呢,jiejie,咱们快去吧,别让她老人家再派人请了。” 皇后回过神来,笑道:“你带着你十一嫂先去吧,跟额娘说我梳洗一下就过去。” 宛宁起身朝皇后福身告辞,方和我一同回了慈宁宫。 太后因见我和宛宁年龄相仿,言语之间又颇为投机,就让宛宁随我住在了吉云楼。宛宁每日早起晚睡,陪侍在太后身侧,有时还亲自下厨,太后对她赞不绝口,十分喜欢。 这日,陪太后用了午膳,太后指着外头的腊梅道:“看了一冬天的梅花了,就是再好,也有些厌了。” 我笑道:“那额娘看女儿看了这些年,可不是要厌烦死了吗?” 太后笑道:“都是我惯坏了你,怪不得连皇后也说。” 宛宁笑道:“也亏得有格格,太后才能笑口常开呢。” 太后笑道:“快别这样说,越发纵了她。” 宛宁笑道:“太后嫌这梅花看的倦了,不如让宛宁给您唱花名解闷吧。” 太后一听奇道:“这个丫头肚子里到底有多少新鲜东西呢,快唱来听听。” 一时,小宫女小太监们也都围了过来,听十一福晋唱花名。我亦是好奇的看着宛宁。 只见她不慌不忙站起身来,清清嗓子,娓娓道来:“正月里来梅花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声音好似春日的娇嫩黄鹂,绵言细语,风风韵韵,让人仿佛置身于甜美的春风里头。半天众人只是回不神来。 太后点头叹道:“倒叫人随着月份不断回忆起那些花呢。” 又对宛宁道:“这孩子象是什么都知道一样。” 宛宁自谦道:“臣媳父亲爱收藏书集,宛宁亦是不经意看到的。” 又说了一出笑话,太后渐渐有些困倦,自去歇息,让我们随处逛逛。 我和宛宁携手在御花园中闲逛了一会,天**发暗淡,灰惨惨的,仅有的几丝阳光此刻也无影无踪了,怕是又要下大雪了,我们疾步回了清馥殿,关了殿门,命太监在西配殿多放了两个暖炉,我与宛宁各拿了本诗词集坐在东边大玻璃窗下的塌上读着,几上烧着一壶茉莉香片,外间阿离和碧裳朱颜拿了针刺绣。 一时,屋里只是静悄悄的,只余了我们翻书的声音,暖炉里火正旺,偶尔发出比离声,小桌上的茉莉香片散发出淡淡的清甜。 我正读到欧阳修的望江南,不禁轻声念道:“江南柳,花柳两相柔,花片落时黏酒盏,柳条低处拂人头,名自是风流。江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 宛宁听我念罢,一时竟也痴了,半晌才道:“杨柳依依,水水灵灵,漫天的杏梨桃樱,紫燕剪春雨,只叫人以为是在梦里呢。” 我见她这般沉醉,方想起,她是半个汉人,听人讲起她的生母原是江南女子,难怪。轻笑道:“你合该就是江南烟雨里,弹一把古弦,穿一身羽衣的垆边人。” 她抿嘴笑道:“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若我有这种福气倒好了。” 又道:“我额娘是江南人,我年幼之时,只觉她与身边其他人不同,后来长大才知,被江南的山水浸泡着长大的,到底比我们这些俗人雅致许多。” 我亦笑:“你原本也是雅人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