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第3/3页)
对你们特别是对尹凡同志的表现也很满意呢!说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尹凡一眼。然后,他让秘书钟亚把事先写好的汇报材料拿出来给常委们念一遍。尹凡听完材料后,总体印象是,汇报材料把前岭乡发生的事件写成是“由于乡干部工作不够细致,宣传上级有关夏粮征购的政策不及时,不到位,致使群众发生误会,引起个别群众和乡干部发生冲突。经过县委派出干部进行宣传和劝解,矛盾及时得到解决,加深了农民群众对上级有关政策的理解,也使干部的作风得到转变…”在这份材料中,不仅从卖粮款中扣除“提留”的情况回避了,事件也由农民的群体性行为变成“个别群众”和干部的冲突。尹凡后来回想,这能不能算是一份假材料呢?在这份材料里并没有增加任何不存在的“事实”它所说的东西全部都是真的而非编造,只不过“遗漏”了某些内容而已。 钟亚的嗓音很好,浑厚而低沉,他念得抑扬顿挫但又很有节制。材料念完后,翟燕青征求大家的意见。在充满烟味的会议室里,大家起初都没开口,似乎在等待。等了一小会儿,有个人发言说道,我觉得这份材料写得既精练,又完整,既交代了事实经过,又突出了县委在处理这件事时的及时、果断和贯彻上级政策的坚决态度。我个人同意这份材料所表达的意见。他这样一说,其他好几个常委也相继表态,翟燕青很满意地不住点头。看看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他最后说,我们县委一班人在大的事件或大是大非面前,要严守党的纪律,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要主动担起自己的责任,与县委的决议保持一致。他停顿了一下,又补充说,另外还有一件事要强调一下,就是我在和方喻书记作汇报时,方书记还特别指出,就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要维护经济发展形势的稳定;要维护广大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在社会舆论和宣传口径上要有一个好的、积极的导向,不要夸大阴暗面。根据这个精神,我认为对于前岭乡所发生的事件,尽可能地不要扩大它的影响面,更不能让它对东阳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翟燕青说到这里的时候,县委宣传部长高群插话说,这个我们宣传部门已经宣布了纪律。要说那些记者呀,可真是无孔不入。就在昨天,省城《时代信息报》来了两个记者,说是要了解前岭乡事件的真相,要我们提供相关材料。我对他们说,我们的材料会全部如实地写进给市委的汇报材料里,如果需要的话你们以后去找市委要去。那两个年轻记者吧,嘴上还没毛呢,口气却很大,说像这样的事件,他们有责任报道,而我们东阳县政府有义务提供真实情况,向市委汇报的材料他们不感兴趣。我说,那好,你们不感兴趣那就请你们走路!他们还要纠缠,甚至说什么要到一线去调查,我当场就给公安局老史打电话,我说你们要继续在这里无理取闹,我们就要公事公办了。最后他们听话了,老老实实拿出笔记本来听我们作介绍。我给他们说,这件事的起因并不复杂,主要是前岭乡粮管所的同志在工作中态度恶劣引起的。农民们看不得粮管所的人那副官商作风,而粮管所的人又嫌农民在粮食等级上无理取闹,就起了纠纷,一直闹到最后动手。亏得我们县委掌握信息及时,马上派得力干部前往解决,矛盾很快得到化解。现在前岭乡包括整个东阳县局势都很稳定,一切工作都在正常开展。他们要是有兴趣我们可以派人陪同他们下去采访。后来我陪他们到县城的天河大酒店吃了一顿饭,饭后每人给了一个红包,晚上又让新闻科的小许陪他们去潇洒了一下,今天一早啥也没说,两个人背着包走了。 说到这里,高群准备结束插话,又想起一句,补充道,大报的记者一般都比较遵守新闻纪律,没接到上面的指示不会随便下来乱跑。就是那些小报记者,总想到处弄点花边新闻,有时就不太讲规矩。 好,这样处理很好!翟燕青对高群的发言很满意,在他插话时不断颔首点头表示赞许:高群同志已经对外这样说了,你们其他同志就不要有另外的口径,要不然又说我们不实事求是——他最后对常委们这样叮嘱。 尹凡后来仔细分析了高群的讲话,发现他的话里也没有对记者添加什么内容在里面。农民们当时确实是在粮管所和工作人员吵起来的,高群说农民们动了手,至于和谁动手,高群没有说,如果别人要理解为和粮管所工作人员动手,那是别人的事。在高群对记者叙述的这个版本里,又省略了事件的一部分内容,使得事件不再涉及政策或干群关系等等,也就不再有任何的新闻价值。省城那两个记者就这样走了,他们的听觉倒挺灵敏,那样快就听到了传闻,获得了信息;但嗅觉未免有些迟钝,闻不出藏在话底的东西,所以只能无功而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