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高力士 (第12/14页)
。 我想,所谓人的真心,一定不只一个,此一时彼一时都会有不同的真心。某个时候的真心,碰到不同机遇时,又会变成别的东西…再说,人也可能同时拥有两个、三个一好几个真心或矛盾的心。 唉,人心真是不可思议啊。 不过,不论我的真心在哪里,我松动了贵妃后脑扎针,这是千真万确的事。 喔,对了。 我还没提到不空和尚的事。 不空和尚为何牵连进来,我也打算向您说个明白。 不过,写了如此冗长的信,我已疲惫不堪,提笔分外艰辛。 不空和尚的事,如果我一息尚存,明朝还能苏醒过来的话,那时我再好好写下吧。 【十五】晁衡大人。 我又有一件事非跟您说不可。 我知道这条命只剩一、两天了。不,必须跟您说的事,并非指我这条命。 那是有关昨晚所发生的事。 我在遥望长安数百里之外,卧病朗州某驿站,而写下了这封信。 说来我会病倒此地,全都因为皇上的死讯;一名来自长安的流人告诉我的。 我是如何期待与皇上重逢啊。即使是已注定无法重逢的今天,我对皇上的思慕却愈发强烈了。 若有可能,真想在皇上还在人世之时,由我直接告诉他这封信里所写的一切。 就算因此而遭到皇上憎恨甚至被杀,我也会这样做。 晁衡大人——既然我在信中已提过不空和尚的事,事到如今,也不需要对您有任何隐瞒了。 在生命之灯即将熄灭之前,我要尽快说出来。 那是昨晚的事。 我点亮烛火,一面揉拭模糊不清的双眼,一面写这封信。 为了透风,我打开窗子,让舒畅的夜气流通进来。 建巳之月(四月)已过大半,长安以南的朗州,夜里就算打开窗子,也不觉得寒气了。几只小虫从窗口侵入,在灯火四周飞舞,对于我这已觉悟将死的入来说,让人倍感苍凉。 突然——不知是否风向改变,火焰竟晃动了起来,映在信纸上的我的手影,摇摆不定。 仿佛有某物挡住窗口吹来的风。 抬头朝窗口一看,吓了一大跳。 圆窗外出现一张脸孔。 那脸孔一边笑一边望着我。 正是那位告诉我皇上死讯的老流人的脸孔。 正当我想出声问他有何贵干时,老流人伸手抚摸自己的脸孔。 一瞬间,流人的容貌改变了。 同样是老人脸孔,却是另一个人。 那张脸孔,我曾经非常熟悉。 细长宛如鹤鸟一般的颈项。 秃得精光的头顶。 缠绕耳朵左右的白发。 那脸孔在灯火掩映下,从窗外笑着、凝视着我。 那是黄鹤。 五年之前——贵妃、丹龙、白龙忽然从华清官消失后,也随之失踪的黄鹤,他那张脸孔又出现在这里,一面看着我一面得意洋洋地笑着。 “黄鹤…”我忍不住叫出他的名字。 “原来如此。原来是这样的,高力士大人,原来你那天晚上听到我说的话了…”黄鹤低声笑道。 虽然笑着,但那脸孔憔悴且瘦肖0,过去那种傲慢神情已不复可见。 他的脸上有一股无法形容的哀伤神情。 “而且,松动扎针的也是您高力士大人…”“你怎么知道?”“我已经读过了。”“读过了?”“你写的那封信,昨晚趁你睡觉时,我潜入屋里读过了…”“什么——”我高声说道。 “我本来打算通知你玄宗太上皇死讯之后,当晚就把你勒死,所以才潜入这里。”“——”“可是,不用我下手,你也快死了。”“你说的没错。这条命已来日无多了。”“再仔细一看,我发现你正在写很有趣的东西呢。所以每次都趁你睡觉时潜入,全部读了。”“所以,你全都看过了——”“是的,全都看了。”黄鹤说道。 听到他的声音时,我脑里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难道——”我的声音加大了起来:“难道是你杀死太上皇的?”结果,黄鹤的身体宛如痉挛般开始抖动摇晃。 咯呵。 咯呵。 咯呵呵呵…黄鹤宛如痉挛般低声嗤笑着,脸上也流下泪来。 原来黄鹤正一面笑一面哭着。 【十六】“怎么可能…”黄鹤一面流泪一面笑道。 “怎么可能…”黄鹤游离的视线投向远空,像是说给自己听,他自言自语着。 “为何我非杀那男人不可?”“——"“光只是要杀他的话,我随时可以下手。这点你应该很清楚…”诚如黄鹤所言。 他确实深入内廷,每每陪侍皇上身边。如果打算这么做,杀死皇上的机会多得是。如果杀死皇上后连命也不要,那么,陪侍皇上身边的许多人也有这个机会吧。 问题是,杀了皇上之后,自己能不能逃得掉。 如果是黄鹤,利用下毒或法术,让众人无法查出是谁杀了皇上,应该办得到才对。 “你听好,那男人是自我毁灭的。”“自我毁灭?”“可以说是被儿子所杀的…”“什么?”“你也知道的。今上一直怠慢玄宗太上皇,不是吗?挑拨你和玄宗太上皇的人应该也是他。离开长安之前,你不是想尽办法要见太上皇一面吗…”黄鹤说道。 真是突如其来的一段话啊。 诚然如此。 唉,诚然如此。 我多么想见太上皇一面啊。 那时,如果有人可以制止我的黔中行,那就只有太上皇一人。 即使不能制止我被流放黔中,我也想见太上皇一面。 可是,最后还是没能实现。 “那男人没被安禄山杀害,却被儿子给杀了…”“喔…”“一个弃置不理也会自我毁灭的人,而我,竟然还特意…我真的是干下无聊的事——”黄鹤有气无力地自嘲说道。 “说来李辅国那家伙…”“是啊。我也没想到李辅国会那么狠。”说到李辅国,在黄鹤一伙人深入内廷时,还只是个默默无闻的人。 天宝年间,职司闲厩使的王供赏识李辅国的畜牧才能,推荐他为东宫属官,方才开始发迹的。 皇上得知这个李辅国之后,便日渐宠爱他——“李辅国那家伙,跟皇太子沆瀣一气。”“一点没错。”我附和道。 李辅国和皇太子日益亲近后,便cao弄了这件事。 因安禄山之乱和杨国忠的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