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2/4页)
家来,穆澄醒起,那洗手间的脏物仍未清洗,这怎么得了? 霍然而起,也不知那儿来的精力和狠劲,一下子就把洗手间的地板清洗干净,才回到书房去坐好,如牛的喘着气。 穆澄摊开了纸和笔,开始写作。 她在病中写作。 说到底,现世纪是太平盛世,也真不可能希冀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灾难去刺激文人的思路与笔触。 生活上能发生这一宗宗、一件件不称心、不如意的小事,累积而成压力。去帮穆澄寻求发泄,宣诸笔墨,应被视为以贩文为生者的一种福份。 从这个角度看,对于所有的磨难,应怀着感恩的心,是真怨不得。 也只有在创作的过程上,穆澄的心境最无杂念、最专注、最投入、最舒畅。 这以后,穆澄小病两天,慢慢康复过来,生活就一如过往,淡如水,平如镜。 日子如此这般的过下去是好还是不好,穆澄都无心思考。 或者,她的一门心思都放在写作上,她的作品绝对风起云涌,波诡云谲,令人惊叹、骇异、感慨、刺激。总之极尽辟能起跌之能事。 谁会想到笔下生辉、如花似锦的作家,本身的真实生活会茫茫然,毫无头绪似的。 月底之前,穆澄有件比较兴奋的事,就是应一位老报人的邀约,同晋午膳。 卢展棋是本城文化界一个相当受尊重的名字,至今他仍是一张销路相当好的中商日报的总编辑。 可以这么说,他是第一个欣赏穆澄文章,把她带入文坛的人。 当年,穆澄把自修的文章寄去中商日报。卢展棋正任副刊的编辑。相当欣赏年纪小小的穆澄能写老辣的文章,于是予以采用。 这真是对穆澄太大的鼓励了。 记得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在副刊中刊出来。差不多感动得流眼泪。 虞展棋栽倍穆澄,固然是认为她文章写得活泼,而又泼辣,很一针见血,此外。也因为他的确有此需要。 氨刊中有些作家经常脱稿,老害编辑在最后关头急得团团转。 自然穆澄的稿件被刊登之后。这位酷爱写作的小女孩得到了极大鼓励,竟然把两个星期共十四篇稿都寄去报馆。被卢展棋收了、放好、备用。 一个月下来,说也奇怪,竟有起码十页的稿会被取用。每天在专栏内寻找自己的大作做了那个作家的替身,成了个兴奋游戏。 但有一个月,穆澄忽然对这么一个游戏感到失望,因为凡三十天都没有一天曾刊登过她的稿件。 穆澄当时第一个反应的确以为是副刊没有空档的问题,自然不以为意。 可是,过了另外的几个星期,穆澄细读副刊时,发觉有些专栏作家脱稿如故,可是填补他们的位置的,再不是自己的文章。 穆澄开始纳罕。 很简单的一个结论,就是穆澄文章写得不好。凡有什么事故发生,首先罪己,一定是自已学艺不精所致。这是穆澄一向的做人处世态度。 心想,那张叫中商日报的报馆编辑先是无缘无故的提拔了自已,刊登作品,一定是文章本身有可取之处,现今作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无非是自己的写作质素下降所致。 唯一的补救办法就是要努力地挑灯夜写,把更好的作品写出来。 穆澄当时的心理压力是有的,活像一个学校的补考生,务必要把水准拼命提高。才获得升级。 然而,努力似乎白费,稿件一直石沉大海。 每天,当穆澄读着中商日报的副刊时。竟是心如刀割。 她但望副刊的每一个作者都不要脱槁。唯其如此,她才不需要面对原来文章没有被挑选的痛苦与失望。 还要不要再接再励,永不言倦地把稿于写下去、寄出去? 穆澄的自信心动摇了,正在踌躇之际。竟收到一封署名中商日报卢展棋的信,写道:“穆小组:欣接你的多篇大作,写得实在好,这样的文章,不应再作替身之用,恕找未征求你同意之前,转交给中西日报的副刊,他们正准备另辟一个专栏,由你执笔。日内自会刊出,也是每天一稿,请直接寄去中西日报的傅易先生收,傅先生是总编辑。稿费从优。中商日报副刊卢展棋上” 穆澄把来信连念了两次才敢相信是真。她开心得在屋子里飞舞,整个人像飘了上云端,然后,慢慢地,慢慢地,再下来,再飞上去,再下来,那种感觉刺激而舒服。 伸长了脖子,盼呀盼的,才盼到了中西日报刊登自己稿子的那一天。 穆澄有如一个待产小熬人般,终于目睹自已的孩子出生了,抱在怀,细细检阅,果然眼耳口鼻皆全,她的一颗心才放得下,才晓得心欢快慰。 这就是穆澄进军文坛的开始。 然,她跟卢展棋的交往还未因他带领她走入文坛而开始。 穆澄一直没有跟卢展棋见过面。 她的专栏在中西日报开辟之后,穆澄曾恭恭敬敬地写过一次信给卢展棋,同他致谢。然,没有回音。 老实说,穆澄有点失望。 在此后的几个月,她在电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