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好官难当 (第2/3页)
,说得张明宽只有叹气的份了。 这天夜里,张明宽夫妇正与儿子商谈婚礼的事时,龙湖县委书记张晓东带着华龙化工集团的老总刘增乾敲开了张明宽的门。一进门,张晓东就嚷道:"二叔,我这一段瞎忙,没顾上看你。春节前,我和刘总到西欧几个国家谈技术合作,春节时又在北京'跑部'活动,回来后又是马不停蹄地安排县里的一堆杂事,好不容易今天才抽出身来给您老拜个晚年啊,您老可千万不要骂我呀。" 陈茜有几分不高兴地说:"按说没过二月二,晚也不算晚。可初一那天,不至于连打个电话都没有时间吧?" 刘增乾听到陈茜的埋怨,忙插话解释说:"陈姨,你错怪张书记了。大年初一那天,张书记在北京分头组织酒会,来回奔波着同几家外资公司的办事处人员过节。喝得真叫一个累啊,为了把那些洋鬼子伺候舒服了,真是拼着身体上啊。这不,大过年的就住院了,足足打了三天吊针,这才醒过来。都是为了工作,没办法。" 张明宽对这两位真是有股说不出的情绪。平心而论,张晓东聪明,能干,上进心强。这几年风里来雨里去,把龙湖治理得大有起色。但侄子不顾一切求政绩,拼命要往上爬的情绪又让他非常担心。还有这个刘增乾,也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小学毕业,靠拾破烂起家,先后办过塑料厂、蓬布厂、塑化厂、化学建材厂,最近又捣腾什么管材,据说在北京的开销是一天一辆桑塔纳的钱,这种烧钱的做法他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侄子天天跟这种人搅和在一起,千万别出什么事。 但人家毕竟是到家给自己拜年的,伸手不打笑脸人。张明宽淡淡地笑了笑,问道:"项目进展得怎么样了?"张晓东一听这话,立刻摆出一副志得意满的姿态,朗声说道:"大有眉目哇,国家计委已经同意上报国务院了。" 刘增乾也忙插嘴恭维道:"这回我可领教张书记的风采了。国家计委一位副主任说,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就是你们省长不来,副省长总该来吧,最小也应该是你们的书记、专员,没想到却是个县委书记,这在全国恐怕找不到第二个了。正月初十那天,张书记在计委副主任的家门口冒着大雪整整站了三个小时,终于感动了对方,我们这事儿才有了这么大的进展。" 张明宽笑着点了点头。 张晓东说:"听说颖弟要结婚,我这个当哥的来祝贺。"说着,掏出一个牛皮袋往张明宽手里塞,"二叔,这是五万块钱,你别嫌少。这些年,您老的日子我们都看在眼里了,你们节省了半天也没攒下几个钱。不过,千万别像我和莎妹结婚时,就那么简单敷衍地把婚事办了。颖弟可是咱张家子女中最小的一个,咱们一定得办得光彩体面一些。" 张明宽推诿说:"晓东,你也是按月拿工资的人,又能有多少钱?不能用你的。再说,人家郑顺昌说费用由他出。" 张晓东说:"千万不要让他出,这显得咱们张家太没面子了。二叔,我上大学时的粮票、被子、学费不都是你给准备的吗?没有你哪儿有我的今天,你千万别跟我见外。说实话,这钱啊,还跟增乾有些关系呢。"张晓东一边说,一边扭头笑着望了望刘增乾。张明宽心里一沉,这钱,别是烫手的山芋吧? 刘增乾端详着张明宽的脸色,忙解释道:"我和晓东从小就是拜把兄弟。办塑料厂时他就投资了,到现在也没拿过一分钱的红利呢。这点钱,还不够他该分的那份红利的利息呢。您老收好吧,这是晓东的心意。" 张晓东在旁边也开始打边鼓:"叔,听说你不主张大cao大办,其实,弄热闹点没什么不可以的。周治平的儿子去世,老婆患精神病,各县、各局委哪个没有去?哪个是空手去的?人家现在书记不是照样当得滋润?" "周治平要升书记?"张明宽有些吃惊。 "下午开的常委会,"张晓东说,"管冠南来当专员,撤地建市政府筹备组长。周治平任书记。" 陈茜在一旁笑了起来:"冠南来当专员?太好了,太好了。"张明宽却是一脸尴尬,一个地区的主要领导变动,他这个地委班子成员竟毫不知情。这点消息还是多亏他下属的县委书记登门造访,才有耳闻。这在官场中,传出去怕被人当笑话讲吧。 "叔,这点钱先作个铺垫,不够的话,我再想办法。总之,俺弟这婚事,咱一定要好好办办。"张晓东把钱塞到陈茜手里,陈茜没有推却,大方地接了过去。 "增乾现在开展的这个项目,还得请二叔同管专员吹吹风,看他能多提供些支持不?下个月到北京去的时候,最好请管专员一同去。" 陈茜听张晓东支吾了半天,才说到正题,忙接过话茬,不以为然地说:"没问题,冠南对你二叔非常尊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