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程序警察 (第3/4页)
,想扔出窗外,鸟却在房间里扑腾乱飞,惹得她愈发火冒三丈,扬起吸尘器的把手猛揍,把鸟活活打死了。她一边说,一边还泛着可恶的笑容,这下换我勃然大怒,用毛巾勒住她脖子——” “打住!”刑警伸手制止了我。 “现在就说这些我们会很棘手。既然你刚才提起太太歇斯底里,那就来了解一下她的性格和人品好了。”他从旁拿出一张标准化答题卡“首先第一个问题,你太太性急吗?一、性急。二、比较性急。三、一般。四、性子比较慢。五、慢性子。请回答选项。” “选一,性急。” “第二个问题,你太太神经质吗?一、神经质。二、比较神经质。三、一般。四、比较粗线条。五、粗线条。” “选五,别看她歇斯底里,人却粗枝大叶得很。” “第三个问题。你太太外向吗?一、外向。二、比较外向。三、一般。四、比较内向。五、内向。” “选一吧,但与其说她外向,倒不如说她脑子空空,什么都不想。” 就这样一题题地问下去,刑警听到我的回答后,便依次将答题卡的对应栏涂黑。 “这也要输入电脑吗?”我问。 “是的,借此可以了解被害人的个性特征,推断她容易被卷入什么类型的犯罪。” 我心想,就算不做这种事,凶手也已经在这儿了呀。但我还是知趣地闭嘴。 刑警放下标准化答题卡,开始问别的问题。 “请说出最后一次看到你太太的时间、地点。” “看到我老婆?是指她生前吗?” “当然。” “就是今天上午八点左右,在我家里。” “当时她有没有什么反常表现?” “就像我刚才说的,为金丝雀的事歇斯底里了。” “金丝雀的事啊…”刑警记到记事本上后,看着我说“以下只是形式上的询问…” “什么问题?” “你太太的死亡时间推定为今天早上八点到九点左右,这段时间你在哪里?” 我一时弄不清这个问题的含义,不由得当场愣住。刑警又重复了一遍,最后补上一句:“说白了就是调查不在场证明。” “啊,我没有不在场证明,我就在现场。” “现场是指哪里?” “我家里。” “为慎重起见,请告诉我地址和电话号码。” 我的头又痛起来了。 “铁锅市葱町四丁目二番二号,湖滨公寓二〇五室,电话号码是…”我有些自暴自弃地说。 “问题问完了,谢谢你的合作。”刑警低头致意,随即说道“那么,我们接着办自首的手续吧。” “麻烦您了。” 谢天谢地,总算听到这句话了,我安心地叹了口气。自首后就会遭到逮捕,但现在我已经不觉得有多恐怖了。 “自首者的对应措施是在…”刑警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袖珍辞典似的小本,哗哗地翻着,又嘟囔道“哎呀,这样果然行不通。” “怎么了?”开车的刑警问。 “所谓自首,本人的自首地点很重要。以他的情况来说,应该算是在警察局,所以按照规定,必须在局里的自首接待室接受侦讯,在巡逻车里欠妥。” “自首接待室?还有这么个地方?”我问“我刚才也说了,咨询台叫我先去窗口报案。” “哦,是这样的。”开车的刑警回答“只有局里正在侦办的案件,自首接待室才受理自首,所以需要先去报案。” “可这样很怪啊,像他这种命案一发生就跑来自首的情况,还没有过先例吧?” “通常这种情况应该打电话报案,接着侦察员赶到现场,本人也在原地等候。确认案情属实后,凶手就当场申请自首,侦察员立刻办理相应手续。一旦离开现场,贸然跑到警局,事情就复杂了。” “都怪我太惊慌失措了。”我向他们道歉。 “总之巡逻车里不能受理自首,”旁边的刑警说“先去现场吧。” 巡逻车开到熟悉的街道,停在那栋我看厌了的公寓前,我和两名刑警一起走向我家。巡逻车周围迅速挤满看热闹的人群。 两室一厅的案发现场来了大批侦察员,人人都穿着灰色西装。莫非这也是规程的要求? “警部,这位是被害人的丈夫。”刑警将我介绍给一个红脸膛、胖墩墩的男人。 那人深鞠一躬:“发生这种事我们深表同情,现在我们正在全力调查,一定会将凶手逮捕归案。”这番话和刚才在巡逻车里听到的一模一样。 “警部,这事有点麻烦…”和我同来的刑警向警部耳语了一阵,警部的脸色立刻晴转多云。 “怎么搞的,手续的顺序错了?”他边说边咂嘴。 “我做错什么了吗?”我诚惶诚恐地问。 “办完报案手续,你应该马上再去趟咨询台才对。因为你报完案后,案件就由本局负责侦办,这时你再去咨询台,她们就会指引你去自首接待室。” “这样啊,可是谁也没跟我说…” “等候室里应该贴有告示,不过也有人抱怨说太不起眼,很容易看漏。” “哦。总之我只想早点自首…” “你这样说我们也爱莫能助。你是去警局自首的吧?所以不能在这里办手续。”警部的说法和带我过来的刑警如出一辙。 “那我现在就去警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