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倾天下_第52mdash;mdash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mdash;mdash (第4/7页)

子?”八阿哥侧身过来,略嫌暧昧地贴近我,低声道“你做不到。你不是君子。你是女人。一个学不会安分守己的女人。”

    我不为他的挑衅所动,维持住笑容:“像我这样的女人,八阿哥见过几个?”

    八阿哥一楞,随即反应过来我这是套了四阿哥当日说过的话,他的眼光上上下下移动,似乎要穿透我,最后他什么答案也不给我,忽然就转身离去。

    我目不转睛看着八阿哥的背影一路走出长廊,才反手扶住石几边沿。

    要死,刚才他身上散发的气势压得我的腿肚子直转筋。

    他再晚走一步,我想不示弱也不行了。

    还是摘引四阿哥语录有用,膜拜。

    今次给八阿哥碰了个软钉子,他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还有我给四阿哥戴了绿帽子,这颗定时炸弹不晓得什么时候雷到他,到时我该怎么保住自己小命啊?

    天哪,我太忧郁了。

    十一月二十八日

    康熙复封皇八子胤祀为贝勒。

    随驾从畅春园回转紫禁城后没有几天,荣宪公主接到自蒙古巴林投来的急信,禀过康熙,择日出京,赶回巴林。

    因那日我在畅春园湖边遇上八阿哥,导致下山迟了,又碰上夜里忽降骤雨,害我淋湿受寒,虽然有御医开了药给我按时服用,许是坠崖后力亏太甚,连发了几天的热,终是缠绵难愈,

    为防过病,直到荣宪公主离京我也没再见到她一面,病好后,才收到四阿哥待她转交给我的一件物事,那是一块橘子皮古玉,带点血沁,有个名目叫做"叩锈",难得极了。我一见就很喜欢,穿了朱绳,天天佩在腰际。

    又过几日,恰轮我在东暖阁值班,东暖阁升的地火太旺,我原怕受凉格外穿的多些,热得实在受不了,连除了两层夹衣,方觉好些。

    康熙一向说我太瘦,叫人一看就是个好逮的小侍卫,不养胖点不行,这歇了下午觉起身,才传了茶点,进到一半,唤我过去,赐食。

    我谢恩接下,康熙一眼扫到我腰间佩玉,微微笑道:"喜欢这玉嘛?"

    他的语气出奇柔软,我微微一怔,随即答道:"玉莹很喜欢。"

    康熙望了望我,眼睛却似乎穿透我,看到一个什么遥远的地方去。

    我屏息不动,他却不再说什么,微摆手,令我退下。

    第五十三章

    自打穿越到古代,我的月事便超级不准,十月来过一次,十一月却一整个月没有迹象,我正惴惴不安会否十三阿哥让我中标,刚入十二月,便来了,当时我正随从康熙到南苑去了一次,月事忽然而来,涨潮似的,弄得我手忙脚乱,总算上次经验还在,自己随行备有秘制棉垫,没出什么大纰漏。

    回宫后不久,康熙便说既然封了格格,要给我在宫中安置一个住处。

    二阿哥在场听说后,很是起劲,便跟康熙报告,指毓庆宫西殿后有单独隔开一清幽院落,名为琼瑶小筑,邻近日精门,来往乾清宫很是方便,正合我移居。

    一听"琼瑶小筑"几个字,我吓得冷战连连,康熙只说再要看看,按下不提。

    二阿哥并不罢休,每日来给康熙请安凡见得到我一次必私下热情询问我一次有否找定住处。我应付他应付到黔驴技穷快了,忽传来一个消息。

    原来太医院院使儿科御医孙治亭前有秋荻期间救治十八阿哥不力,后有彻查一等侍卫左安中毒之事无果,很不受康熙待见,郁郁了月余,竟于日前得了急病而亡。

    孙治亭是孙之鼎本家侄子,从来爱如亲儿一般,他一死,祸不单行,孙之鼎江南老家的老母亲收到消息,也得了重病,等消息再传回京城,孙之鼎还没做出安排,据说老太太就不行了,双重打击之下,孙之鼎四十多岁的人,一夜白发,匆匆cao办完孙治亭的葬仪,就跟康熙告了丁忧,辞官回乡。

    康熙近几月一直重用前年从南方带回来的另一位院使大夫刘胜芳,本为孙治亭之事连带嫌了孙之鼎,如今见他可怜,念其从前勤勉,却也牵动心肠,施恩赏了不少器物,令他带全家眷风光返乡。

    孙之鼎这一走,随园就腾出了地方。

    这次时间紧迫,他在随园典藏的天下医书,就算除去捐入太医院那些,余下的也根本无法一次性随行带走,因当初帮他整理医书、分档归类、索引目录的人是我,他便要托我替他照看,待明年开春再派人返京取回,正好随园是我旧日住过的,而其地处安定门内。

    京师九门,北边的德胜门与安定门本是"军门",因明清时期北方强敌虎视京都,北墙筑得要比其它墙宽厚许多,北边二门的军事设施也最为完备。清军入关以后,八旗军就分掌京师九门中除正阳门外的八门,北边二门由最强大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执掌。遇到战事则由德胜门出兵、安定门班师,正所谓"打仗要德胜,进兵就安定"。

    孔庙、国子监、地坛及四贝勒府等都在安定门内,最开始随园本是四阿哥名下产业,几方面因素考虑下来比较合适,康熙也觉不错,就允我正式搬入随园,孙之鼎又将相应地契转给了我,从此随园算是我的一个"家"了。

    孙之鼎向日虽多在随园看医书、编医典,身外杂物却极少,他生性喜静,园里人手也很是精简,搬出迅速,我自己又是个身无长物的,去年在随园住了一个冬天,一应事项都很熟悉,不需要什么交接,一出一进,统共十余日便尘埃落定。

    正值年底,我的年薪也发了下来。

    虽然我上岗才几个月,领到手的却是全年份额:六品格格年俸银30两、禄米30斛,加上一等侍卫年俸银130两、禄米65石,也就是共银160两。

    清制"银每两换钱一千文",这一千,俗称一吊。

    我问了问人,九文钱就可以买一斤白面,六两银子能买两只五十斤的猪,或者三只羊,难怪曹雪芹的《红楼梦》里有写到一名滥施虎狼药的胡庸医为晴雯看病,麝月打发他出诊费,给了二两银子,那大夫居然高兴得抱头窜耳而去。

    人活一世,蝇蝇苟苟,无非忙个衣食住行,如今我吃住不愁,要出门,朝廷给我配有高级交通工具:御马,穿着上也有现成发的几套制服,连洗衣烫衣一概不用**心,形势一片大好。

    小媳妇熬成婆,我总算找到了一点做一方地霸的感觉,再想法子捞点良田千顷,招聘一群狗奴才,离我的幸福恶霸生活也就不远了。

    趁康熙现在对我不错,赶明儿向他讨一个圣旨,也就相当于现代的授权书,让我当独一无二的格格恶霸。

    然后拿着圣旨和一个条幅,带着家仆阿大阿二阿三,让他们分别牵着三大条护花犬(取名四四,十三,十四),在京城最繁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