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卷十三 (第1/5页)
卷十三 赵郡王琛 清河王岳 赵郡王琛,字永宝,高祖之弟也。少时便弓马,有志气。高祖既匡天下,中兴 初,授散骑常侍、镇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既居禁卫,恭勤慎密,率先左右。太 昌初,除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封南赵郡公,食邑五千户。寻拜骠骑大将军、 特进、开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永熙二年,除使持节、都督定州刺史、六州大都 督。琛推诚抚纳,拔用人士,甚有声誉。及斛斯椿等衅结。高祖将谋内讨,以晋阳 根本,召琛留掌后事,以为并、肆、汾大行台仆射,领六州九酋长大都督,其相府 政事琛悉决之。天平中,除御史中尉,正色纠弹,无所回避,远近肃然。寻乱高祖 后庭,高祖责罚之,因杖而毙,时年二十三。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冀定沧瀛幽殷 并肆云朔十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太尉、尚书令,谥曰贞平。天统三 年,又赠假黄钺、左丞相、太师、录尚书事、冀州刺史,进爵为王,配飨高祖庙庭。 子睿嗣。 睿小名须拔,生三旬而孤,聪慧夙成,特为高祖所爱,养于宫中,令游娘母之, 恩同诸子。魏兴和中,袭爵南赵郡公。至四岁,未尝识母,其母则魏华阳公主也。 有郑氏者,睿母之从母姊妹之女,戏语睿曰:“汝是我姨儿,何因倒亲游氏。”睿 因问访,遂精神不怡。高祖甚以为怪,疑其感疾,欲命医看之。睿对曰:“儿无患 苦,但闻有所生,欲得暂见。”高祖惊曰:“谁向汝道耶?”睿具陈本末。高祖命 元夫人令就宫与睿相见,睿前跪拜,因抱头大哭。高祖甚以悲伤。语平秦王曰: “此儿天生至孝,我儿子无有及者。”遂为休务一日。睿初读《孝经》,至“资于 事父”,辄流涕歔欷。十岁丧母,高祖亲送睿至领军府,为睿发丧,与声殒绝,哀 感左右,三日水浆不入口。高祖与武明娄皇后殷勤敦譬,方渐顺旨。居丧尽礼,持 佛像长斋,至于骨立,杖而后起。高祖令常山王共卧起,日夜说喻之。并敕左右不 听进水,虽绝清漱,午后辄不肯食。由是高祖食必唤睿同案。其见愍惜如此。高祖 崩,哭泣呕血。及壮,将为婚娶,而貌有戚容。世宗谓之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 门阀甚高,汝何所嫌而精神不乐?”睿对曰:“自痛孤遗,常深膝下之慕,方从婚 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世宗为之悯默。励己勤学,常夜久方罢。 武定末,除太子庶子。显祖受禅,进封爵为赵郡王,邑一千二百户,迁散骑常侍。 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职,有知人之鉴。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加抚 军将军、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睿留心庶事,纠摘jianian非,劝课农桑,接礼民俊, 所部大治,称为良牧。三年,加仪同三司。六年,诏睿领山东兵数万监筑长城。于 时盛夏六月,睿在途中,屏除盖扇,亲与军人同其劳苦。而定州先有冰室,每岁藏 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犯暑热,遂遣舆冰,倍道追送。正值日中停车,炎赫尤甚, 人皆不堪,而送冰者至,咸谓得冰一时之要。睿乃对之叹息云:“三军之人,皆饮 温水,吾以何义,独进寒冰,非追名古将,实情所不忍。”遂至消液,竟不一尝。 兵人感悦,遐迩称叹。先是,役徒罢作,任其自返。丁壮之辈,各自先归;羸弱之 徒,弃在山北,加以饥病,多致僵殒。睿于是亲帅所部,与之俱还,配合州乡,部 分营伍,督帅监领,强弱相持,遇善水草,即为停顿,分有余,赡不足,屯以全者 十三四焉。 七年,诏以本官都督沧瀛幽安平东燕六州诸军事、沧州刺史。八年,征睿赴邺, 仍除北朔州刺史,都督北燕、北蔚、北恒三州,及库推以西黄河以东长城诸镇诸军 事。睿慰抚新迁,量置烽戍,内防外御,备有条法,大为兵民所安。有无水之处, 祷而掘井,锹锸裁下,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 九年,车驾幸楼烦,睿朝于行宫,仍从还晋阳。时济南以太子监国,因立大都 督府,与尚书省分理众事,仍开府置佐。显祖特崇其选,乃除睿侍中、摄大都督府 长史。睿后因侍宴,显祖从容顾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吾用此 长史何如?”演对曰:“陛下垂心庶政,优贤礼物,须拔进居蝉珥之荣,退当委要 之职,自昔以来,实未闻如此铨授。”帝曰:“吾于此亦自谓得宜。”十年,转仪 同三司、侍中、将军、长史,王如故。寻加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太子太保。 皇建初,行并州事。孝昭临崩,预受顾托,奉迎世祖于邺,以功拜尚书令,别 封浮阳郡公,监太史,太子太傅,议律令。又以讨北狄之功,封颍川郡公。复拜尚 书令,摄大宗正卿。天统中,追赠睿父琛假黄钺,母元氏赠赵郡王妃,谥曰贞昭, 华阳长公主如故,有司备礼仪就墓拜授。时隆冬盛寒,睿跣步号哭,面皆破裂,呕 血数升。及还,不堪参谢,帝亲就第看问。拜司空,摄录尚书事。突厥尝侵轶至并 州,帝亲御戎,六军进止皆令取睿节度。以功复封宣城郡公。摄宗正卿,进拜太尉, 监议五礼。睿久典朝政,清真自守,誉望日隆,渐被疏忌,乃撰古之忠臣义士,号 曰《要言》,以致其意。 世祖崩,葬后数日,睿与冯翊王润、安德王延宗及元文遥奏后主云:“和士开 不宜仍居内任。”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兖州刺史。太后曰:“士开旧经驱使, 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数日之内,太后数以为言。有中官要人知太后密旨, 谓睿曰:“太后意既如此,殿下何宜苦违。”睿曰:“吾国家事重,死且不避,若 贪生苟全,令国家扰攘,非吾志也。况受先皇遗旨,委寄不轻。今嗣主幼冲,岂可 使邪臣在侧。不守之以正,何面戴天。”遂重进言,词理恳切。太后令酌酒赐睿。 睿正色曰:“今论国家大事,非为卮酒!”言讫便出。其夜,睿方寝,见一人可长 丈五,臂长丈余,当门向床,以臂压睿,良久,遂失所在。睿意甚恶之,便起坐独 叹曰:“大丈夫命运一朝至此!”恐为太后所杀,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睿曰: “自古忠臣,皆不顾身命,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岂容令一妇人倾危宗庙。且 和士开何物竖子,如此纵横,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至殿门,又有人 曰:“愿殿下勿入,虑有危变。”睿曰:“吾上不负天,死亦无恨。”入见太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