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五章破奇案的高手1 (第2/2页)
纷乱的环境已难影响到他的思考:案犯从哪里进入现场?又从哪里离开现场?怎么来的?这一系列问题充塞他的脑际。交通工具?!对,一定有交通工具,或者说有交通工具来过这里,这就是他的判断,这也许是本案唯一“漏洞” 午后的阳光,异常的毒辣。 不肯散去的群众都站在树荫下,他们想看一看忙碌的警察们还有没有什么别的发现。而此时的单积早已汗流浃背,在如此烈阳下出现场,对他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 在距尸体一里地以外的苗圃地段发现一辆自行车,荒郊野外的苗圃地里怎么会有自行车?当时,自行车已算得上家庭生活的一“大件”是谁丢弃了这“大件”? 他开始琢磨,他要解读,他要从这辆车上“作文章”丰富的痕迹鉴定经验使他没有动这台车,直到他把这两个轮胎的所有细部特征都刻在脑子里以后,才开始在地上寻找这台车的车辙印迹,以此来确定这台车的来路,他开始搜索了。 断断续续的车辙印将他引到偏僻处的一个水沟,他准确地判断水沟里发现的一条自行车印就是这台车辙印,而更令他疑惑的是在这台车辙印旁边还发现了另一辆比较清楚的自行车印。 经查证,这台车是被害人的,那么另一辆与它并行的自行车是谁的?它又与被害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解开这个谜对于破获案件十分关键。 于是,他又循着那辆自行车离开的方向搜寻,直到车印消失在公路上。该女被杀前与一个人来到这里,两人并排推着自行车,走进这片苗圃,说明两人相熟,两个熟悉的人同时来到现场,一个被害了,那另一个人就应该与案件有关。他据此判断,这台车的主人有重大作案嫌疑。 他重新选择有较湿润土质的一片林地,仔细观察,发现只有这块不足两米长的车印清楚,土贴在自行车的大花纹中又出现众多小花纹。于是,他提取了这一段较清晰的车印。 在实验室,他对着取下的车印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当时H市的自行车过百万辆,上哪儿去找这辆车的主人呢? 走访了多家自行车生产厂,他开始了对自行车带的研究。在提取了数十份车带模印进行对比后,通过对车带花纹比对,他认定这是H市一家自行车厂生产的一辆28架、带有两条前叉子的自行车。 进一步确定这种自行车是东方红牌加重自行车,通过现场车辙印的比对又发现辆车前后带不一样,一般说,后带磨损比前带大,但此车恰恰相反,前重后轻,分析后得出结论:一是后带新换过。二是前后车带相互调换了。 进一步查看从现场截取的车带印痕,发现车带里面显现出更加细小的“花纹”为车带的裂纹,这一点应该说是此车的细微特征绝对是与众不同的,这说明该车带的橡胶已经老化。 在专案分析会上,他将自己的技术分析与判断结论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得到了专案组的重视。侦查人员按照他提出的侦查思路,迅速展开排查工作。经过侦查员的艰难访查,终于在H市A区某单位发现了一辆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东方红牌自行车,这辆自行车与专案组要找的自行车极为相似。而这辆自行车又是一干部用的公车。 专案组连夜将这辆自行车送到单积办公室,单积将车带滚动几圈后果然在一段车带上找到一处细小裂纹,与现场留下的痕迹吻合,因此认定现场出现的就应该是这辆自行车。 鉴定结论出来了,这个干部被抓获了,杀人案就此破获了。靠自行车带的细小裂纹这一线索破案,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单积也获得了火眼金睛的美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