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侠传奇_第四十一回风云洛奇侠传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回风云洛奇侠传奇 (第7/9页)

好了!好了!我兄弟俩算是怕了你这个小杀手,我们跟你去龙门石窟走走。”

    “咦!你们怎么不在这里说话了?”

    “不说了!我们去龙门石窟说也是一样。”

    翠翠从心里笑出来:“你们不害怕和尚、尼姑们了?”

    “我笑叫化现在怕的是,是你这个小杀手手中的的宝剑。”

    哭叫化问:“小杀手,你到底要我们去龙门石窟干什么呵!”

    “去闹事呀!”

    “闹事!?”

    “是呀!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闹都好,只要使龙门石窟里的所有人知道我这个江湖小杀手和我豹哥来了龙门石窟就行了!”

    “你们想在龙门石窟扬名显姓?”

    “是呀!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嘛!”

    “我们闹了事怎样?”

    “你们可以走呀!”

    哭笑二叫化对望了一会,一个说:“你们想人知道你们还不易的?我给你们办好了!”另一个说:“好好,我给你们闹去。”

    豹儿疑惑问:“你们怎么闹法?”

    “嗨!豹少侠,这个你不必问了,总之,我兄弟俩,会让石龙石窟中所有的人,知道你们来了就行了!”

    “你们不会伤害人的性命吧?”

    “哎!我兄弟俩敢伤害人性命吗?放心,去了龙门石窟,我们连一只蚂蚁也不敢伤害。”笑叫化夹夹眼说。

    哭叫化说:“那我们先走一步了!”

    哭笑二叫化说完,便先离开关林,朝龙门石窟奔去。

    豹儿似自语的问:“他们会怎样闹的?”

    翠翠说:“你管他们怎么闹,只要有人将我们的行动传给飞鹰堡的人知道就行了!”

    这样,他们也离开了关林。

    龙门石窟,在离洛阳城南面二十多里的伊水河畔处,离关林也有十多里路。龙门石窟之所以名传中外,成为神州一处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就是从北魏开始,便在伊水河畔上的两岸石壁上营造石窟,雕刻佛像。以后历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七个朝代,四百多年的大规模营造,使两岸山窟密如蜂巢,大大小小佛像十万多尊。单是龙门东、西山上的窟龛就有二千一百多个,佛尊四十余座,题记和碑刻三千六百多品。满山遍野,绵延长达二里,尽是石窟中的种种佛像,形成了我国古代文化璀璨的胜地之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开凿最早的古阳洞,最雄伟富丽的宾阳洞,以—百四十多方古代药方石刻的药方洞,和洞壁满刻一万五千尊佛像的万佛洞,以及寺下清泉进流的潜溪寺等等。

    伊水河东岸的香山寺,也是一处名寺,可供游人住宿。香山曾是唐代有名诗人白居易晚年的居住地,琵琶山下苍松翠柏林中,便是白居易的墓地,也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前来瞻仰和凭吊。

    豹儿和翠翠离开关林,走了十里路左右,便远远看见伊水河畔上的东、西两座石山隔水对峙,宛如帝王宫门两侧的了望楼似的。在春秋战国时,有“阙塞”之称,是一处天然的门阙,所以人称为龙门。东山称为香山,西山称为龙门山,伊水从中流过,形势非常壮观,令人油然生敬。

    不久,豹儿和翠翠便出现在龙门山的潜溪寺中了!所谓寺,其实是龙门山北端石壁上开凿出来的一个大洞,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和尚寺庙。洞内雕刻的主佛像是阿弥陀佛,坐在须弥台上。两旁有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像。这个阿弥陀佛,便是和尚们开口闭口所念的“阿弥陀佛”了!

    不知和尚们为什么开口闭口念“阿弥陀佛”的,而不念如来佛和观音菩萨,看来是阿弥陀佛大腹便便,笑口常开,讨人喜欢吧?而且还天生一副福象,被人们称为东方的佛祖,所以和尚们有所偏爱,厚此薄彼了。

    翠翠对这些石雕的佛像根本就不感兴趣,再说,她生长在大理,过去大理国更是一个崇拜佛教的国家,各处寺庙不知多少,各种木雕、泥塑、纸糊、金贴、石刻的佛像,也见得多了,大有大的,小有小的,就是世上最大的石雕佛像…乐山大佛,她也见过。这些佛像,比起乐山大佛来说,真是小巫见大巫,其他参观者啧啧称赞、赞赏、赞美。她半点不以为然,她主要是来这里闹事的。何况她更不是什么古文化鉴赏家,工艺艺人,历史考证者。她除学武练功,对别的没有兴趣。要是龙门石窟有什么武功秘芨和雕刻浮像,她或许看看,佛像嘛?她就不愿多看了。

    这时,龙门石窟游人不少,伊水两岸山道,人们漫步来往,各种各样的人都有。翠翠现在仍没有寻事生非,找人麻烦,就是想等哭笑二叫化先闹起来。可是,她根本在众多游人中看不见这两个叫化的踪影,心想:这两个叫化宝贝不会欺骗自己吧?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来这里,借故溜跑了。要是这样,我叫他们今后有好看的。

    翠翠随着豹儿来到宾阳洞。宾阳洞是众多石窟最雄伟、最富丽堂皇的一个佛洞。洞内共有十一尊大佛像,主佛不是笑嘻嘻的大肚和尚阿弥陀佛了,而是面形清瘦、体态平稳的释迦牟尼佛。洞内壁两侧有四幅大型浮雕,分别是“维摩变”、“佛本生故事”、“帝后礼佛图”和“十神王像”一位灰衣僧人,在洞内好心向游人讲述宾阳洞的年代和历史,说宾阳洞是北魏皇帝,从大同迁都来洛阳之后开凿和修建的,至今也有—千年了。它从开凿到建成,前后一共花了二十四年,用工八十多万个,是花时间最长、用人工最多的一个洞窟。

    翠翠有意生事,冷冷对灰衣僧人说:“胡说八道。”

    灰衣僧人愕然:“女施主何出此言?”

    “我说你是说大话,用八十多万工?你见到了?这么一个高不到三丈,宽不到三丈,深不到二丈多的小洞,能容得下这么多的人吗?

    “女施主误会了,小僧是说前后经历二十四年,先后用工八十多万个,并不是一下就用八十多万人。的确,八十多万人,就是整个龙门石窟也恐怕装不下。”

    “和尚,你是听人说?还是自己胡编乱造?是你自己数过?还是告诉你的人数过?我说,开凿这个洞,才用了三四个人,你信不信?”

    “阿弥陀佛!出家人怎敢打诳语?这是史书记载的,请施主别来这里胡闹。”

    游人中有人不满的对翠翠说:“你这位姑娘也真是,你听就听,不听就走开,何必在这里找岔儿?”

    翠翠打量了这人一眼,看来人是位秀士打扮,手拿纸扇,便说:“你这个酸秀才,是想多管闲事了?”

    “在下只是看不过眼。”

    “看不过眼你可以走开呀?我又没请你来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