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会_美国人中国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美国人中国人 (第1/4页)

    美国人?中国人?

    美国人?中国人?

    ——龚琳达的故事

    一

    女儿想去中国度她第二次婚姻的蜜月,可又有点害怕:“假如他们把我和中国人混成一体,不让我回美国,那该怎么办?”

    我安慰她:“别担心。在中国,你根本无需开口,他们就看得出你属‘外面来的’了。”

    “什么?”女儿不信。她从来就喜欢刨根问底。

    “我说,你就是穿上他们的衣服,不化妆、不戴首饰,他们光从你走路的样子,就看得出你是外边来的。”

    女儿听了我这番话后很不高兴,因为言下之意,就是说她不像中国人。在她脸上,显出一种美国式的痛苦。十年前,她会因为不像中国人而叫好,但现在,她却迫切想做个中国人,而今这是很时髦的。可她却已醒悟得太晚了。多年来我一直试图教她讲中国话,可她就是听不进。她唯一能讲的中国话是“谢谢”“关灯睡觉”“火车”和“吃饭”可在中国,靠这些“关灯睡觉”的中国话,怎么行呢?她怎么还担心会与中国人混为一体?事实上,除了她的头发和皮肤是中国式的外,她的内部,全是美国制造的。

    这一切都是我的过失:长期来,我一直希望能造就我的孩子能适应美国的环境但保留中国的气质,可我哪能料到,这两样东西根本是水火不相容,不可混和的。

    我让她学习适应美国的环境。什么叫美国的环境?假如你在美国出生贫穷,这并不是什么永世不得翻身的耻辱,你可以先争取到个奖学金。如果你让哪片屋瓦砸破头,不必为你的晦气而哭泣,你可以去控告屋主…在美国,反正你可以任意改变你处身的境地。

    她很快就学会了这一切。可我却教不会她有关中国的气质:如何服从父母,听mama的话,凡事不露声色,不要锋芒毕露…容易的东西都不值得去追求,要认清自己的真正价值而令自己精益求精…

    她才不听这一套呢,在我苦口婆心给她讲这些时,她只顾嚼口香糖,巴嗒巴嗒的,然后吹起一只比她自己脸颊还大的泡泡。

    “喝干你的咖啡杯,”昨天我对她说“不要剩下一点,罪过的。”

    “又来了,妈,你别这样老派,”她咕咚一口喝完了杯中的咖啡“别再对我管头管脚了,我是我自己的。”

    她怎么可能只是她自己的?我何时放弃过她?

    二

    女儿又要结婚了,因此特地要我去她常光顾的那家美容院,去请教她那有名的劳雷先生。我知道她的用意:她对我的打扮不满意,觉得有失她的面子,在她丈夫、公婆和律师及诸亲友前不好交代:人们会想,薇弗莱的母亲怎么如此老式如此土气呀!

    “我可以让安梅姨帮我做头发。”我说。

    “可劳雷却是著名的理发师,他的头发做得极好!”女儿似没听见我说的;自顾滔滔地说开。

    我只好坐上劳雷先生的理发椅,然后女儿开始在一边指手划脚地评判着我的头发,好像我是个木头人似的。“看,怎么都扁平了,波纹都直掉了。”她批评了一通“她需要剪一剪烫一烫。她以前一直是自己做头发的,从没进过美容院。”

    她从镜里看着劳雷先生,劳雷先生则从镜子里打量我,一种职业性的打量。

    “她要做什么式样?”劳雷先生问,他以为我不懂英语,说着,捏捏我的头发。

    “妈,你要做怎样的式样?”我不明白为什么,她突然给我做起翻译了,未及我开口,她又自作主张地对劳雷说:“她想隐隐有一曲波狼,但不要剪削得太短,否则待举行婚礼时,头发会蓬松起来。她不喜欢烫得太卷曲,也不喜欢太古怪。”

    然后,她又回头大声对我翻译着:“是吗,妈?是不是不要烫得太卷曲?”

    我笑了笑,一种挺美国式的微笑,但在美国人看来,这还是一张中国脸孔,一张他们永远也理解不了的中国脸孔。可我心里泛起的,却是一股羞愧。我之所以羞愧,是因为她,我女儿为我觉得羞愧,可我一直却是,为有这么个女儿而骄傲的。

    但她并不因为我是她母亲而觉得骄傲。

    劳雷先生继续摆弄了一番我的头发,然后他看看我,又看看我女儿,说了一番实在令我女儿很沮丧的话:“哎唷,真是不可思议,你俩长得多像!”

    我笑了,这是真正的中国式的微笑,可我女儿的笑容,却显得十分勉强。只见劳雷先生叭嗒一下捻了个响指:“洗头!给龚太太洗头。”

    当椅子边只有我女儿一人时,只见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皱皱眉,说:

    “脸颊是一样的,”她指指我的脸颊,又晃晃她自己的,然后再撮起嘴唇,将自己两边脸颊深深凹进去,再次端详着镜中的自己,与我比较着。

    “一张脸的长相,可揣摸出人的气质性格,还可以推测未来。”我随口说。

    “什么意思?”她问。

    该轮到我说了。瞧这两张脸,那么相像!这么说,连同快乐、悲忧、好运和过失,都会十分相像了。

    我想到自己的母亲,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当我还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时。

    三

    我的母亲——你的外婆,一次曾专门为我看了相。那晚正是大年夜,过了年我将是十岁了,这在中国是一个大生日。或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