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_段十六春奉天承运倍伤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段十六春奉天承运倍伤情 (第3/3页)

巧什么。不过自然不会说出来,董小宛走了过去,说道:“赵大人何故叹气?”

    “伤春。”赵谦说道。

    “刚才妾身听了赵大人所作之曲,苍劲悲壮,有大志在胸,为何转而又…”董小宛好奇地问道。

    赵谦神情伤感,看了一眼董小宛,说道:“这美好的东西,为何总是转瞬即逝?我奋起欲护之,也常常无奈何。”

    董小宛低头沉思了片刻,低声道:“大人伤得不是春,是大好河山。”

    赵谦心道装十三也得找对人,在这种聪明女子面前装就容易了,要是面对个蠢人,半天不懂你说什么,逼便无从装起了。

    “知我者,几人屿?”

    董小宛顿时觉得赵谦很可怜,不知道这种感觉是怎么生出来的,可能是母性特有的情怀吧,董小宛忙安慰道:“大人手握百万雄兵,终能成就抱负的。”

    赵谦道:“世人不知,姑娘亦不知。江南号称百万,实际不过三四十万兵马而已,内有拥兵不轨者牵制,外有蛮夷屠戮我父老、凌辱我姐妹,谦常夜不能寐。就怕有一天醒来的时候,这繁华烟雨,都沦于铁蹄…”

    “大人…”董小宛用心体会着赵谦的感觉,不禁一阵心痛。

    赵谦强笑道:“谦能得知音,心里好受多了。”

    董小宛心里又一阵猛跳,不知怎么脸上已红了,她抬起头时,见赵谦已走到桃树下,弯下腰去,捧起一把落红。

    这时一群换装的戏子从楼上走了下来,从赵谦和董小宛之间穿过。待戏子们走过之后,董小宛看着那颗桃树,已不见了人影。

    “赵大人!”董小宛轻轻呼唤了一声,却无人应答。庭院中,重新回到了寂静。

    董小宛就像在白天做了一场梦似的。

    端午节过完,董小宛在冒府遇到冒襄,两人说了几句家常,董小宛忍不住问道:“公子觉得昨日秦淮歌舞如何?”

    冒襄说道:“不过是兵部敛财手,有甚好与不好的?”

    董小宛道:“那公子捐了多少?”

    “一千两。其实也是被那帮子人贪了,但是不给又不行,元辅那些人,独揽朝纲,心狠手辣,唯我独尊…”

    董小宛皱眉打断冒襄的话,她第一次觉得,冒襄不过就是一个不知疾苦的纨绔子弟而已“其实公子误会赵大人了。”

    冒襄惊讶道:“怎么误会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士人尽知。”

    “不对。”董小宛想着赵谦那带着忧伤的脸“他其实是个很有正义,很有责任的人,而且…”董小宛想着赵谦专注的眼神“而且很…单纯。”

    “你听谁说的?”冒襄心里火起,他当然不认为董小宛这样的人能见到赵谦,只当是道听途说“以后休得说这样的话,不然我冒襄岂不是要被士林引为笑柄?”

    董小宛不语,心道人云亦云罢了。

    有时候,对一个人的感觉消失得如此之快,董小宛不久前还觉得冒襄是白马王子,转念之间,已没有了好感。

    女人的心眼太小,很多女人只能容下一个人。和冒襄根本没有什么关系。

    董小宛每日隔着绿纱窗,一呆就是几个时辰,丫鬟们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她当然是在想赵谦,而赵谦却差点把她给忘了。

    这也不怪赵谦,他的事实在不少。这个时候,厂卫那边传来密报,多尔衮拉拢说服了大部分部族,准备登基称帝,然后伐明。

    赵谦听罢又是震惊,又是不解,对赵逸臣说道:“我实在没想到满清蛮夷能做到,要是放在大明…不能不说,多尔衮登基对满清大局来说,是明智之举,但是…唉!”

    赵谦实在无法想明白,多尔衮是怎么做到的。

    赵逸臣道:“咱们派去商议用人质交换土地的使臣恐怕凶多吉少。多尔衮登基,咱们要想用人质拖延时间,恐怕不行了,南方局势尚未解决,该如何是好?”

    “叫韩佐信来,一起想想办法。”

    刚说到韩佐信,说曹cao,曹cao就到,人报:“大人,韩先生到了。”

    赵谦忙道:“快请进来。”

    少顷,韩佐信入,说道:“多尔衮即将登基,大人也知道了吧?”

    赵谦点点头“正欲叫佐信前来相商。”

    韩佐信道:“用人质拖延时间的方略失效了。看来我们得放弃南方几省,冒险准备开始北线战事。”

    赵逸臣也点点头:“多尔衮登基之后,肯定会南下,战事迫在眉睫。”

    赵谦踱了几步,说道:“打起仗来,不是一月两月的问题,咱们这点地盘,负担起几十万大军作战,恐怕有点困难,而且南方几个割据的省份,也是隐患。”

    韩佐信道:“就怕他们趁我们消耗之机,有枭雄渔翁得利,趁势坐大。我等打来打去,打了满清,又有新敌,不是白忙活么?”

    赵谦沉思许久,说道:“拖住满清的方略不能变。我们先平定长江以南,才是大计。你们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能拖延时间?”

    韩佐信道:“卑职倒有一计,只是卑职也无法肯定是否有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