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一击不中为什么要拒绝一个最 (第7/7页)
”小陈一愣“什么时候?” “明后天看看能不能走。”王贵林说“你帮我给赛思中国的欧总或何总打个电话,就说我要去北京拜访他们。另外,也约约SK(SiltconKilo)的汪总,最重要的是我在见他们之前,要听到顾问团的意见。” 小陈打开包,摸出一粒药递给王贵林“我这就去安排。” 小陈开车把王贵林送到晶通厂家属区门口,王贵林口含了一粒救心丸,还觉得有些不踏实,可能天气太热,最近又太忙,两条腿又麻又涨,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他对小陈说:“今天就送到这儿,我自己走回去。” “厂长,您行吗?” “没问题。”王贵林呵呵一笑“这算什么。” 他独自一人,提着包,慢悠悠地往家走。太阳热辣辣地照着他,但北方就是这样,到了傍晚就会有些凉爽,不比中午时候。王贵林走了没多远,似乎听见有人叫自己,转过头,是两个不太面生的中年男人,其中一人开口说:“厂长,今天走路下班回家?” “对。”王贵林笑了笑,厂子里的工人太多,他并不能全叫上名字。 “听说我们以后都要做lT了?”一个男人问“这是真的吗?” “有可能。”工贵林笑了笑。 “IT我们也不懂啊,真转过去了,还会用我们吗?” “现在还没有确定要转,”王贵林说“就算真转lT,厂里的工人肯定要接受培训,会成立培训公司的。” “这东西培训了也学不会,”另一个年纪大点的人说“电脑我根本就不会,看着就害怕,我儿子教我学开机,我学了几次还没有学会。” “搞IT不是让你开电脑,”王贵林笑了“里面的工种很多。”他一边走一边问“现在工人们对改制怎么看?” “大伙儿都盼着呢,听说厂里要用那个好方案,把我们都接收下来?” “方案没有好坏,”王贵林看着他们“但是工人肯定会留下来。” “厂长,其实咱们厂这块地,把它留下来多好啊!怎么着也能卖一笔钱,”那个年轻些的说“还给国家太可惜了。” “把地交出去都是有条件的,”王贵林说“政府的一些债就能抵掉,还能在开发区拿土地,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 “就是,年轻人屁也不懂,”年纪大点的人说“还是厂长懂。” 王贵林笑了笑,和他们一起走了一段分开后,他独自走上了路边的小道,将身体隐在槐树的树阴下。此时正是厂家属区最有活力的时刻,下班的和没班上的工人,还有家中的老人、小孩,都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他们在小路上散步聊天,或者提着菜篮子匆匆而过,还有放学的孩子,背着书包在路上玩耍…王贵林觉得压力更加巨大,赛思中国和SK(SiltconKilo)给出的条件都那么好,可晶通电子有什么?除了后续的那七个亿,他们还是一无所有。 他慢慢地走着,回到了家。一推开门,闷热无比的空气扑面而来,妻子和岳母正守在电视机前,一台旧风扇对着她们呼呼地吹着。王贵林满头大汗地说:“这么热,你们为什么不开空调?” “我们开着电扇呢,不热,不热。”妻子站起身,递给他一条毛巾“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早?厂子里没有事?” “没什么事情。”王贵林看了一眼妻子。平时自已天天早出晚归,半夜回家,妻子已经入睡,早晨妻子还没有醒来,他已经穿戴整齐到厂里上班了。他发现妻子的脸色很难看,天气越热,越发显得有些黄弱。王贵林看了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播北京为奥运做准备的节目。他又看了一眼坐在沙发上的老人,突然问:“其实石家庄离北京也不远,你们有没有兴趣去看看鸟巢?” “去北京?”王贵林的妻子吃惊地问。 “我要去一次北京,”王贵林说“自从晶通电子要改制,我一直没有时间陪你们,mama身体不好,我也无暇照顾。这次你们跟我一起去北京吧,顺便看看鸟巢、水立方还有国家大剧院。” “可是,mama的身体不好,不能走路,” “我们开车去,”王贵林说“然后让车陪着你们在街上转一转,看看风景你们就回来。” “那你呢?” “我要在北京和几家公司谈点事情,你们不用等我。” “那我们什么时候走?” “反正也不用过夜,只是白天去转转,”王贵林说“明天我们就启程。” “贵林,”妻子看着他“你们改制的事情是不是不顺利啊?” “挺顺利的。” “今天有人跟我打听,说我们要和北京的大外企合作,搞什么外包,这事,我怎么没听你提过?” “哦,谁跟你打听的?” “几个老工人,”妻子说“这事在厂里传得挺厉害的。” “我知道了,”王贵林说“你们看电视吧,我出去抽枝烟。” 他从裤子口袋摸出一包烟,站在了阳台上。夕阳正在西下,他点燃了一枝烟,默默地抽了起来。 晶通电子的改制已经不能再拖,无论政府还是工人,都等到了极限,而眼前纷乱的商业迷局也逐渐清晰:首先是改制,接着是改制后的资金与运营问题。如果赛思中国的外包业务能填充进来,它将成为晶通电子改制之后的第一桶金。可是SK(SiltconKilo)的项目,要怎么运作会比较好呢?他们是真的有诚意合作,还只是为了和赛思竞争? 一定要想办法把何乘风和汪洋都彻底地捆在里面,他哪一个机会也不能放过,既然摸着石头走到了这一步,他也没有退路可以走了。如果晶通改制之后发展不起来,他们这些外资说走就走,这一大摊子又能怎么办?!抛开这些表面的道路不谈,他苦苦支撑这么几年,就为了能在改制后做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七十年代他是军人,八十年代他爱好文学,现在这个时候,只有商业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他要让这两千多名工人,能脱离贫穷,过上好日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