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凸_84~9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4~90 (第3/8页)

居然背着他挑唆怂恿他“亲信班子”的人去跟经易门联络,还要搞什么“配合”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找上门去追根寻底算这个账(包括对付那一帮“老女人”和“不太老的女人”)。他会闹得他(她)们昏天黑地人仰马翻一个个都没有安生日子好过。让周存伯他好好地出一口气。赏心说目地痛快一番。也让谭家老宅里的这些人知道“豫丰班子”的人决不是一团没有灵性的面粉团可以让你们随便揉弄。欺侮。

    但不知为什么,当时他却忿恨不起来。不是一点气忿也没有,只是在他那气忿中却总也掺和着令人不太舒服的失落,沮丧。甚至…自卑。同时还隐动着那种几乎是无法抑制的新奇和激动。他从来没进过这幢“将之楚”楼。但早就听说过它。(不可能没听说过。)它以它钢筋水泥的本体、厚重的主调、庞大的格局和精细的分布、特别是居住者的身份,而确立了自己在谭家至高无上的地位,声望。它是谭家历代当家人的“官邸”它是谭家前主脑机构东西管事房的所在地。建在它后花园里的那个精美绝伦的“小佛堂”更是谭家所有夫人太太和姨太太性灵升华的地方。“小佛堂”的屋顶是一整片用铜浇铸出来的。周围半亩大小的地方,全部用雪白的英石铺砌。佛堂前栽着一棵从暹逻迎回的菩提树。这样的佛堂,这样一棵真正来自小乘胜地的菩提树,恐怕寻遍全上海所有的私人花园,也再寻不出第二个了。没有人会穿着鞋走进这半亩圣地,走近这棵菩提。没有人不对一早一晚准时从这寂寞月兰林后传出的筹鼓诵经声不肃然起敬。在周存伯原先的猜测中,走进这个“将之楚”大概跟走进一个相当破落的“旧货商场古董店”差不多。老女人全裹着小脚,抽一根长长的旱烟袋。大小茶房大小娘姨身上的灰布褂子都油腻得可以拿去给剃头师傅当蹭刀布用。他想象谭雪俦两眼无光、神情猥琐,想象他的那些太太和姨太太们脸上都涂着厚厚一层白粉,牙齿却是黑黄的残缺的。他想象“将之楚”楼里阴暗。木板楼梯发出嘎吱嘎吱的破朽声。空气中充满着老鼠屎的味道。两只老祖宗传下来的釉下彩掸瓶上肯定布满了灰尘。这里的人甚至都说不清改元“民国”到底是多少年前的事。箱子底里还藏着丝绣的文四品雨过天晴老虎方补正在霉烂…

    但是,周存伯那天亲眼所见的却并非如此。

    首先这“将之楚”楼名的来历就很有人情味。楼建成之初要取楼名。这似是当时的一个风习。谭老老先生请沪上不少闻人学士相师风水先生来出点子。光为这,就办了十好几桌酒水。但取来取去,没一个能让谭老老先生中意的。似乎总没能言简意赅地切中谭老老先生的心。一天傍晚,心烦意乱的他正等着医院里的消息。头天夜里,儿媳妇临产,送圣芳济医院,据说难产,要死要活地生了十几个钟头,还没生得下来。作为公公,他不便去产房门口守着。甚至不便老打电话探问情况。但他太想知道产房里正在发生的一切。生也罢,死也罢,他太喜欢这个通情达理而又绝对能干的儿媳妇了。他曾经寄希望于儿子,但儿子没能还报于他的,却都由这个聪明绝顶的儿媳圆上了。几十年来,他还从来没有这么着急过,从来没有这么害怕失去一个人…一个年轻的女子…他没法控制自己的烦躁。他不许楼里出一点声音。不许任何人走动。不许任何人碰电话机。不许任何人动用汽车。不许他们开灯。不许他们关门。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还应该做点什么,方能帮助她渡过这道生死关。他只知道,此时此刻,对于她的这道生死关,自己已然是无能为力的了…无奈之中,他顺手翻开久已不翻了的那部《孟子集注》。这部浙江杭州书局出的影印版精装书,还真有一番有趣的来历。几年前,他应书局的一位老友之请,为翻修灵隐寺“随喜”了千把块钱。过后,自然便忘了。千把块钱的事嘛,怎么可能老记在心里?过了一段时间,那个老朋友突然给他寄来这么一套装在锦匣里的书,说是受该寺修缮委员会之托,寄上书一套,大概算是答谢吧。他那天正好翻到卷五《滕文公章句》上,顺眼看去,卷首头一句便是“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他的心猛一跳。将之楚?将之楚是什么意思?要送走谁?失去谁?天哪。他一阵慌乱,甚至晕眩;忙到处找书翻辞典,还没等他找出个头绪,医院里来电话了。她生了。生了个公子。她也平安。虽然流了不少血。几至于奄奄一息。老先生欣慰地一下颓坐在书堆里,连连地叫道:“将之楚啊…将之楚将之楚…”后来,他不仅把楼名定为这个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将之楚”还执意给这位世孙找了个湖北奶妈。世孙周岁,他亲自带他母子两乘船溯江而上,真的做了一番“之楚”游以还愿。这个被祖父如此看重的“世孙”便是今天的谭雪俦。

    那天周存伯来到“将之楚”楼前,正是一个下弦月的上半夜。夜色自然朦胧。楼影越加恢宏。风声趋向寂寂。月兰林里却潮湿得很,为他略显拘谨的脚步平添许多迟涩。刚走到楼门前,就见一个中年茶房早等候在水门汀台阶前,此时趋步上前来低声问道:“是豫丰的周先生?”得到肯定回答后,便转身轻轻拍了拍巴掌(据说,在谭老老先生时代,有久候的贵客到,这一声通报是要技直了喉咙,很宏亮地喊进门去的。但自从谭雪俦便血不止后,此地便严格噤声)。听到掌声通报,大门便无声开启,有人递出一双软底拖鞋,让周存伯换去脚下那双沾泥带水的皮鞋。从进门的那一刻起,周存伯就要求自己拿出“新总管”的身份和姿态,不卑不亢地迎击可能遭遇的任何“不测”实际上,他也是这么做的。但从踏进那虽说是已陈旧但仍应认为是辉煌的门厅后,他心里,一直是一波接一波地动荡着。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都要求他改变以往对这个旧大宅及其主人的固有看法。比如说,在一般情况下,主人长期病危,长期主事的总管又突然被撤换,宅子里多少总会发生一种失控后必然要呈现的零乱不堪。但这里却丝毫没有。(起码从大面上一点都感觉不出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