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星月快车 (第9/13页)
间接的派人曾经劝说过这位倔强的女士—入境后乘坐直升机,以减少袭击风险。但是好出风头的贝。布托显然无视这一善意的劝告,她在飞回巴基斯坦的路途上向记者表示:“我不害怕,我考虑的是我的使命。”或许并非是她的真实想法,因为熟悉巴基斯坦政治环境的她深刻的清楚,作为一个在贪污指控阴影下的流亡反对党领袖,她需要的不是让民众冷静下来,而是要以一个能够鼓动民众热情的英雄形象,来再给民众加热。最终她的确求仁得仁。 虽然“基地”组织迅速对刺杀贝。布托事件负责,但是这一事件却从根本上改变了巴基斯坦政局的选举生态。贝。布托所在的人民党和谢里夫所在的穆斯林联盟,基于选举的利益和凝聚民意,迅速将穆沙拉夫树立成了幕后黑手的形象,以此博取选民的同情。要知道在前两次未遂的刺杀行动中,贝。布托仍公开宣称怀疑当局有参与。虽然事后穆沙拉夫寻求英国调查人员的帮助以否定有关巴基斯坦军方或情报部门卷入贝。布托遇刺案的指控,但这一切在已经早已先入为主的民众以欲盖弥彰的感觉。 虽然人们无法确定已经身在天国的贝。布托是否会对自己遇刺这一世界的结果感到满意。但是无庸质疑的是她用自己的生命筑就了人民党再次攀登权力高峰最为坚实的基石。当巴基斯坦议会选举投票统计工作基本完成之时“民主人士”们欣喜的发现在国民议会中,人民党已经成功获得了88个席位,而反对党穆斯林联盟则遭到惨败,由上届的118席急降到现在的42席。这个结果,巴基斯坦的政治版图面临着重新划分。虽然穆沙拉夫坚定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而遭到国内部分人的反对,造成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势恶化而令自己失分不少。但贝。布托的“出师未捷身先死”使由其丈夫和儿子继任领袖的人民党获得更多选民同情,得票率大幅上升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虽然在出兵印度的问题上,各大党派暂时站在同一立场之上。但这并非是因为穆沙拉夫曾呼吁过巴基斯坦的政治家要从对抗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基于对抗思维的政治应当让位于和解。而是因为在对抗世仇印度这个问题之上,没有那个政党敢提出“不战”的口号。但随着战争的进展,诟病穆沙拉夫总统的指责已经越来越多。众多反对党开始公开叫嚣要求穆沙拉夫从权力的顶峰“滚”下来。并利用民众对现实的不满,到处制造的对立和sao乱。 综合以上几点,似乎穆沙拉夫总统有充分的理由宣布实行紧急状态,以稳定巴基斯坦国内的局势。但很少有人会将这一情况与正在进行的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决战联系到一起。更没有人会想到,在这场戒严之中总统穆沙拉夫的自由也同样受到了禁锢。 第六十六章:星月快车下 夜幕深沉,当办公室内的时钟缓慢的走向了午夜时分,已经伏案工作了整个晚上的巴基斯坦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有些疲惫的昂起了自己早已苍老的头颅,虽然在军旅时代他曾经是打不垮的斗士、将军,但是连年的戎马生涯,特别是执掌巴基斯坦的8年已经彻底耗尽了他的精力,此刻的他早已倍感力不从心了。在这看似无比光显的权力中心,似乎只有穆沙拉夫那两鬓的白发和深邃的皱纹,在无声的诉说着治国的不易。 事实上自穆沙拉夫执政以来,他的身边就没有过上几天清静的日子,针对他和巴基斯坦军政府爆炸和抗议固然是家常便饭,各方的指责和挞伐更是从未间断。靠军事政变上台,这一点几乎成了穆沙拉夫无法摆脱的原罪,而无法脱下军装更令他成为“民主斗士”眼中当之无愧的“独裁者”为了巴基斯坦的国家利益,他不得不搭上美国的反恐战车,因此在激进的伊斯兰教组织眼中又收获了“跟屁虫”和“软弱”的名声,很多曾经的支持者纷纷弃他而去,盘踞于阿富汗的恐怖组织更认为穆沙拉夫“已经突破了所有的底线”“基地”头目本。拉丹刚扬言要向他正式宣战。而在清剿“红色清真寺”为首的宗教势力时,更令穆沙拉夫站到了几乎所有伊斯兰教徒的对立面,从而一度陷入了进退失据的窘境中。 当一国的局势不断恶化时,缺乏耐心的人民往往倾向于通过换人来摆脱危机,而不是思考和总结危机背后的深层原因。在巴基斯坦历史上,每一个军方领导人在执政后期都会遭遇政党要求分权的压力,而穆沙拉夫也不能例外。面对着纷纷归国的前总理谢里夫和贝。布托,穆沙拉夫大可以双手一摊,还政于民。自1947年实现独立以来,巴基斯坦共经历了四次军人执政,在漫长的60年历史里,所谓的民主政府的统治时间仅仅不过27年。穆沙拉夫交出权力不仅可以获得国内外一致的赞许,更无损巴基斯坦军队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无论是那个政党执政,到无力驱逐巴基斯坦陆军的影响力。 但是对于今天的穆沙拉夫而言,他不愿也不能将苦难深重的巴基斯坦交给窥测神器的众多竞争对手,因为无论是所谓“民主派”还是宗教势力,他们都还没有能力掌控巴基斯坦走过那并不坦荡的未来。所以不管局势如何演变,此刻穆沙拉夫都只能宛如一个疲惫的船长驾御着巴基斯坦这艘破烂的巨轮朝着更加激进和动荡的深渊迈进。这或许会被解释为穆沙拉夫贪恋权柄,但是对于此刻的穆沙拉夫却坚信自己的选择。 “时间到了!我敬爱的统帅。”随着一声低沉的推门声,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穆沙拉夫的面前。这个身穿着巴基斯坦陆军上将军服的男人曾是穆沙拉夫最为信任的部下、最为亲密的战友,但是此刻他所要扮演的却是一个终极的掘墓人,用自己的双手亲自终结穆沙拉夫的统治和生命,他就是穆沙拉夫一手培养起来的接班人—现任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阿什法克。佩尔韦兹。基亚尼上将。 “是吗?时间过的真是快啊!亲爱的基亚尼,我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面对着即将夺走自己生命的死神化身。穆沙拉夫异常的从容,他微笑的从自己的桌上拿起一枝古巴雪茄,在浓郁的烟雾之中这位曾经的军神笑对着自己的战友,作了一个请自便的手势。“是啊!我也永远记得那一天。”穆沙拉夫的镇定自若反而催垮了基亚尼进门时的自信,一度指挥着数十万大军的基亚尼此刻竟宛如一个初上战场的新兵,他的嘴角微微的抽搐了一下,低声的回答道。 “记得当时的你是隶属于第10集团军第10旅,担任着百战雄师—拉瓦尔品第营的营长。”穆沙拉夫微笑着继续说道,口气随和的仿佛仅仅是在与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友追忆过去。“是的。当时的我还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但您却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军中神话了。或许那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