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伟业 (第2/4页)
不上忙,只能干瞅着。 经过紧张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以一百三十五贯成交,张老抠给人家打了一个六五折,似乎还赔了钱,一脸的痛心呢! 会议刚刚结束,墨问虚会同大宋研究院院长王岩前来向圣上报喜,东京大学的一名学生朱熹发明了一件奇怪的东西,可以实现两地间迅速传递信息。样机已经制造出来,昨天进行了第一次测试,取得了成功。 赵桓喜道:“好,立即去看看!” 由全国科技人才组成的大宋研究院是在朱孝庄的倡议下组成的,军器署那边的研究人员成为研究院的第一批主力,成立五年来,成绩斐然,连续在许多项目上实现突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赵桓一行人来到目的地,把朱熹叫过来,赵桓心中还有一个疑问:到底是一个人还是重名了,不会那么巧吧? “你叫朱熹?” “是!”“汝父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 “父亲大人单名一个‘松’字,臣祖居徽州。” 没错,眼前这位应该就是曾经被誉为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影响了中国一千年的大人物。赵桓忽地感觉相当不错,让所谓的圣人跪在地上,俯首帖耳,岂不是人生乐事? 咦,好像有哪里不对劲啊?徽州?对了,曾经听云萝说过,她的祖籍就是徽州,难道… 赵桓再问:“朕如果没有记错,朱孝庄祖籍也是徽州,你们可是亲戚?” 朱熹道:“朱执政是臣五服内的族叔,先圣是臣的族姑母!” 竟然和赵桓还沾着亲戚关系,一个远房侄子,大儒朱熹? 人世间的事情如此奇妙,造化弄人,诚不我欺也! 龙颜大悦,吩咐朱熹平身,要亲自看一看朱熹发明了东西。这是一件电报机的雏形,听朱熹的介绍,赵桓立即得出了以上的判断。 “火车在运营过程中,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没有时间限制又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在先生的指导下,臣有幸参加了相关项目的研究。臣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奇怪的东西,只要通过电流,它就能吸起铁片;切断电流,铁片就会自然落下来。臣把这种东西命名为电磁铁,臣当时就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传递信息呢?如果能够做到,即使远隔千里也能瞬间实现信息的传递,可不是比火车跑得快吗?” 赵桓想了想问道:“如何利用这个想法实现信息传递?” “这个问题困扰了臣两年的时间,一直得不到突破,还是朱执政的一句话,将臣从迷茫中拉了出来。执政说,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现出火花。有火花出现可以看成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出现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一种符号。这三种符号组合起来可不同的数字,如此就可以通过导线来传递文字了。臣心中狂喜,立即着手进行试验,效果非常好。”朱熹面貌清秀,俨然谦谦君子,最难得是年轻,今年不过二十一岁,真正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赵桓频频点头:“是啊,通过编码,将数字对应上文字,就可以实现瞬间通信了。” “东京大学集中了几十人共同努力,这才完成了编码的工作。众所周知,汉字由许多偏旁部首组成,结构复杂,字型繁多,一个字一个面孔。汉字多达六万字,常用的不过一万个左右,臣等采用四个数字代表一个汉字的方法,恰好可以把数字与汉字一一对应起来,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四码电报。” 赵桓很是拍了拍朱熹的肩膀,连声赞道:“好好好!朱熹不错,这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大创举,将对科技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你们在造福人民,也在创造历史啊!”而后,转身对墨问虚说道:“你会同工部立即研究一个方案出来,迅速铺设电报专用线路,传朕的口谕给宰执,这是十万火急的事情,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迟误!” “是,臣遵旨!” 赵桓在于相关人等谈话的时候,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电报好是好,但是必须通过线路才能实现,如果不需要线路就可以实现信息传递,岂不是意义更大? 墨问虚喃喃道:“无线通信?” 赵桓看得出,这个东西还太过超前,朱熹、王岩等人一时间还没办法理解! 天色将晚,赵桓离开研究院的时候,已经上了马背,似乎遗落了什么东西。 “恭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墨问虚等人跪倒叩头,赵桓茫然四顾,到底忘了什么? 忽然,发现了角落中的一个石头墩子。对,就是它! 赵桓提马来到近前,仔细观瞧: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似乎是… “这是什么?” 王岩连忙答道:“这是研究院的工匠正在试验的一种新型材料,可以用于建造房屋,他们把这种东西戏称为‘水泥’!” 水泥?难道水泥都出来了? 四四方方一个水泥墩,大概一尺半见方,赵桓将夷腊葛唤到身前:“试试它的硬度!” 夷腊葛亲自从虎贲手中取过一把大铁斧,颠颠分量,差不多有三十斤。来到水泥墩前,摆好架势,双手握斧,大喝一声:“开”猛地劈了下去。 “当”地一声,斧头脱落,夷腊葛手中只剩下一个木把儿,水泥墩上面是一道寸许深的浅沟。 夷腊葛讪讪地说道:“启禀陛下,这东西够硬!” 墩子的硬度经受住了考验,就看生产是否容易了。对于现在的大宋,水泥和电报一样重要,有了电报,赵桓可以遥控整个帝国;有了水泥,可以实现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建设横跨黄河、长江的桥梁,能够通过火车的桥梁!有这样的几座桥梁,国家的实力将得到大幅提升,经济、军事上的意义能以估量。 赵桓下马,又端详了一阵儿,道:“将造这个墩子的人叫来,朕要问话!” 一个其貌不扬的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