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会战二 (第1/2页)
第六章 会战(二) “报,河北西路大总管有信来!” 韩世忠有信给王禀,信先是送到太原府,然后快马转来。王禀拆开观瞧,面色大变,双手呈给官家。金国五万铁骑,定于三月十三进攻太原府,真是一个惊人的消息! 信传了一圈,又回到王禀手里!此事干系重大,吴阶不敢独断,跪倒请旨:“请陛下定夺!” 太原府是不能丢的,赵桓打定主意,道:“太原不能丢!” 三月十三已经过去了,金兵未到,难道消息有误? 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既然官家下旨,就一定要守稳太原。 吴阶目视王禀,道:“就请王大帅调度!” 回师太原,自然要从王禀的神卫军团调兵,太原防卫情况如何,要用到多少兵,只有王禀清楚! 王禀正在沉思,只听上护军刘希亮道:“大帅,末将请令,必保太原无虞!” 他与刘希亮一直合作得很好,有时候,他还真感激官家,给他派了这么一名好护军。更为难得的是,刘希亮从不争功。事情明摆着,这里马上就有大仗要打,太原那边未必会打起来,这不是把立功的机会留给他王禀吗? 王禀上前拉住刘希亮的手,道:“坚守一月,需要多少人马?” “八千!” “好!就从中军选八千人,马上出发!” 刘希亮向官家,大将军见礼,出帐去准备。抽走八千人马,实力未受大的影响,吴阶长出了一口气:还是尽快打一仗吧,鬼知道还会出什么事情啊! 三月底,消耗的军用物资补充完毕,新加入队伍的士兵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决战,万人瞩目的决战,终于可以开始了。 靖康五年四月初二,炙热的太阳照耀着观风山上的祈愿塔,照耀着祈愿塔下的统军川,照耀着几十万热血男儿。 观风山,山高二十丈,不过是一个高高的土丘而已,却因为夏国开国皇帝,景帝李元昊曾经于此品茶观风而得名;祈愿塔,还的是李元昊的愿:元昊建国之初,曾经于此地与大宋鏖战,发下宏愿:如果得胜,必当赐金建塔,善待佛众。果然,李元昊胜了,也就有了如今的观风山、祈愿塔。 塔高十丈,雄伟恢弘。塔身下部为八角形楼阁建筑,中间为覆钵式塔身,顶部为十三天相轮,一天更比一天高。通体呈银白色,就如白银铸成的一般。银塔无情,漠视人间沧桑;银塔有情,护持弱小良善。银塔见证了今天的杀戮,不知十三天上的佛陀,会做何感想? “大将军,你看:夏军阵中竟有女人!”吴阶身边的曲端小声提醒着。 不用曲端来说,吴阶也已经看到了。 羌人习俗:髪不长而无髺,须虬生而曲卷,衣左衽而皆短,多皮毛而少丝。羌人头顶上的发髻都要剔光,而周边蓄发;直须少,虬须多。衣裳短小,多用皮毛。 抬眼望去,夏军阵中,竟有几个方阵:头上具为墨染的青丝,定是女人无疑。羌人真要拼命了,连女人都披挂上阵了。 一面月白色的帅旗,猎猎起舞;旗上绣着“大夏晋王知枢密院事李” 旗下坐着全身披挂的李察哥。李察哥头戴镏金羊首冠,披黄金连环甲,金带束腰,左带弓,右佩剑,蹬乌龙战靴。李察哥面色铁青,能安稳地坐在这儿,全靠一股气在支撑。 今天怎么没有一点风呢,没有风,观风山还是观风山吗? “祖宗在天之灵保佑,佛陀保佑:本王若能胜了此战,定会再修一座佛塔,以敬我佛。大夏输不起,我李家更是输不起啊!”如果不是输不起,李察哥也不会硬撑着上阵;陛下病得太厉害,否则一定会御驾亲征的。 “唉,好恨啊!”大夏落到这般境地,皆缘于李仁忠、任德敬一伙逼反了萧合达;萧合达呀,萧合达,你这个混蛋如何就反了呢? 李察哥正在想着心事,心中一凛:宋军又有异动,推出十尊长铁桶。这是什么?难道是秘密武器? 顾不了这么多了,李察哥将手一挥,下达了作战命令。 夏军前锋闪出过道,五个女兵方队,压向敌军。女兵们着皮甲,拿单刀,举小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