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盛宴一 (第2/2页)
这个人是谁? 好一名威武的将军! 赵佶指着白甲将军,问道:“汝叫何名?” 那人听到问询,跪倒奏道:“微臣岳飞。” “哦?”赵佶眉毛一挑“难道就是金明池畔大战金国第一勇士的岳飞?” 岳飞再道:“臣惭愧,不能战而胜之!” 赵佶点头道:“嗯,有点带兵人的样子!国家如此,何以为治?” 赵桓听着,心里紧张得要命,却丝毫不能表现出来。初见岳飞,将十妹柔福帝姬许配给他,赵桓不但不后悔,反而一直认为那是神来之笔。只是,其中有一个问题:太上皇健在,按理说,meimei的婚事不能由他这个当哥哥的来作主。现在,父亲看到了岳飞,又出了一个非常不好回答的问题,考较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岳飞,该如何做答呢? 岳飞不加思索,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可也!” 一言既出,满场皆惊! 岳飞的回答,正中要害,不啻为一剂治病的良药,再好不过了。 在场的人,除了赵桓一人,没有不吃惊的。 岳飞的武艺大家都见识过,以今天的情形来看,岳飞可以说是文武双全。这就更为难得了。 赵佶不动声色,突然喊道:“嬛嬛,快到父皇身边来!” 柔福帝姬名叫赵嬛嬛,人们自发地让出一条道儿,赵嬛嬛大方地走上前,轻轻一礼,道:“嬛儿来了!” 赵嬛嬛今年十七岁,正在花信年华。只见她,一头墨染的青丝梳成高髻,以一根鎏金顶部空心雕凤金钗别住发髻;鹅蛋脸,柳叶弯眉,凤目瑶鼻,嘴角微翘,一笑起来,不知有多妩媚。饱满的双耳上各勾挂着一对雪白明珠耳坠,肌肤如雪,而今却是嫩脸泛起诱人的桃红,一副小女儿的情态。 穿月白色广袖衫,外披对襟锦半臂,紫色拂地长裙。 到底是金枝玉叶,衣美人更美。 赵佶微笑着,道:“嬛嬛,这位就是你皇兄给你选的夫婿,你觉得怎样?” 赵嬛嬛轻轻瞟一眼岳飞,立即低下头,脸儿红得不行,低声道:“全凭父皇做主!” 赵佶不依不饶:“朕在问你呀?” 这时,最紧张的就是岳飞和赵桓。不动如山的岳飞岳大将军,身子还是山,满脸可都是水了。赵桓担心十妹一口否决,事情就不好办了。 嬛嬛看看父皇,看看皇兄,大羞道:“父皇真是的,嬛儿不来了。” 话还没说完,人儿已经跑远了。 “哈哈,”赵佶开怀大笑“朕的女儿没意见,朕自然也不能说什么了,众卿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大臣们随声附和,赵桓这才放心。 伺候赵佶登车,赵桓扫过随行诸王,灵机一动,问:“朕想为父皇驾车,九弟可愿参乘?” 十九岁的康王赵构,挺身而出,振声道:“臣弟遵旨!” 赵佶三十一个皇子,六子早亡,如今剩下二十五人。这些弟弟中,赵桓最喜欢九弟赵构。赵构名书知礼,为人慷慨豁达,更为难得是有一身好武艺,可挽强弓,可乘烈马。 从宋强那里,知道了许多靖康之后的事情,赵桓不能不说,对赵构有些看法,但是,从现在看来,金兵已退,历史已经完全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现在的康王又有何过错?所以,赵桓想开了,还是喜欢这个弟弟。 于是,大宋官家赵桓主驾,康王赵构参乘,诸王、宰执、众臣随后而进。前后左右都是护驾的禁兵,围观的群众只能在围子外面看热闹。 赵桓的一个率性之举,竟赢得了满城的赞叹。这一刻,在京城军民的心目中,他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官家,而是一个孝顺的儿子。 大队人马,自外城南三门之一的宣化门而入,绕行至御街,穿内城保康门,一路北上,横穿内城,经皇城大内而不入,由景龙门出,抵达景龙江北面的龙德宫。 稍事休息,赵桓陪同赵佶升正殿,为太上皇回銮而专门举办的宴会正式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