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志_第一章心路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心路四 (第2/3页)

:“县尊,俺冤枉啊!今天早上俺卖了十几斤rou,挣了几个钱,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他站在河堤之上就要跳下去。俺上去拉住他,死活不让他跳。许是劲儿大了点,把他摔倒在地,他就不让了,非要揪着俺来见官。”

    董知书怒道:“你看看,你看看,我的手腕子都青了。谁要寻死了,我是在思考问题。你哪是在救人,分明是要杀人嘛!”

    挺简单的事情,也要来见官?都闲着没事,吃饱了撑的?

    孝庄面有不悦之色,道:“董知书,你站在河堤之上,在思考什么经天纬地之事?”

    董知书苦巴巴地说道:“我家中做活物的生意,因为我人笨,总是算错帐,不知被父亲大人打了多少次。昨夜,父亲大人又给我出了一道题,如果算不出来,就要将我赶出家门。呜呜,求县尊指点迷津,救救我吧!”

    哼,我要是连你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是朱孝庄吗?

    朱孝庄不动声色地说:“先不说你的问题,今天的事情,是你的不对,你可认错?”

    董知书思考了一会儿,道:“如果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我就不活了,哪还顾得上谁对谁错。”

    这是要撒泼到底了!

    “你来说说,是个什么问题?”

    董知书喜上眉梢:“父亲大人说,我家养了一群鸡和一群兔,加起来共有70只脚。若将鸡换成兔,兔换成鸡,则共有脚62只脚,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

    这是比较简单的术数问题,难不倒朱孝庄。

    手指在桌面上轻点几下,已经有了答案,孝庄笑着说道:“本县想知道鸡有几条腿,兔子有几条腿?孙二你来说说。”

    孙二不在乎地说:“鸡有两条腿,兔有四条腿,哪个不知。”

    孝庄接过话茬:“知道这个就不难了。由于鸡换成兔,兔换成鸡少了8条腿,说明原来兔多,多了几只呢?答案是兔比鸡多4只。怎么算出来的:

    (70-62)÷(4-2)=4(只)

    兔比鸡多4只,把4只兔拿走,鸡、兔就一样多了。拿走4只兔,实际拿走了16条腿,现在还有70-16=54条腿。因为鸡、兔一样多,所以可以把1只鸡和1只兔看成1只6条腿的怪物,那么笼子里有54÷6=9(只)怪物,即有9只鸡和9只兔。所以原来有9只鸡和9 4=13只兔。

    最后的算数式子是:

    鸡:(70-4×4)÷(2 4)=9(只)

    兔:9 4=13(只)

    董知书,你听明白了没有?”

    这要是不明白,岂不是傻子?

    董知书连声道:“多谢县尊指点迷津!”

    朱知县面色一寒,惊堂木“啪”地一扣:“都!大胆的董知书,人家孙二好心救你,你却无理取闹;本县的大堂难道就是为了解决你家的鸡和兔的小事?本县第一天到任,不想与你这般小人计较,责你立即向孙二道歉,你可服气?”

    “服气,服气!孙二哥,小弟知错了!”董知书灰溜溜地道歉,捡了便宜一般逃走了。

    解决了鸡兔问题,还不算完。进入秋天,又来了一个更古怪的问题。

    张寡妇状告李老汉侵占她养的葫芦,李老汉并不承认,反倒要自己的坛子。原来,张寡妇家的葫芦顺着墙头爬到了隔壁的李老汉家,墙这边放了一个坛子,葫芦在坛子里开花结果,越长越大,现在,葫芦已经卡在坛子里取不出来了。张寡妇想用这个葫芦做水瓢,李老汉想要他的坛子装鸡蛋,这个想要葫芦,那个想要坛子,谁都不肯退让,没奈何,来见知县评理。

    孝庄不信真有这么巧的事情,亲自来张寡妇家看,开眼了,葫芦就长在坛子里,事情是真的。李老汉家的院子里挤满了人,都要来瞧热闹的百姓。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孝庄就甭想安生了。瞧不起知县的百姓,天知道又会弄出什么事情来!

    呵呵,来之前,孝庄已经想好了对策,此刻不慌不忙地说道:“你想要葫芦,你想要坛子,是也不是?”

    张寡妇、李老汉一齐点头。

    孝庄对张寡妇说道:“既然你想要葫芦,就去取一些盐水来。”

    盐水取来,孝庄命令顺着坛口灌进去,等了足足一刻钟,将腾蔓向上一提,葫芦出来了,坛子也是完好无损。

    “葫芦再用清水泡一泡,和原来的没什么不同。”孝庄说道。

    百姓们齐声叫好,既是为了葫芦,也是为了遇上一个好官。孝庄向众人拱手作别,知道,今后的麻烦会少很多。

    朝廷正在对吐蕃用兵,他这里得不到真实的消息,不知战况如何。大宋利在速战速决,吐蕃最好的方法就是步步为营,长期久斗。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圣人同意了他与杏儿的婚事,他们已经成婚三个月了。没事的时候,孝庄就会和杏儿来到松滋河,或悠哉垂钓,或相伴而游。婚后的日子,浪漫而温馨,杏儿增添了一种成熟的风韵,越发动人。杏儿的父亲胡三来了信,还是叫朱孝庄大官人,倒是不叫爷了。世事无常,谁能想到当初谦卑的就像一条狗的胡三,现在竟然成了我朱孝庄的岳丈大人,反倒成了我的爷。此正是,爷儿轮流做,明天到我家。

    杏儿掬起一捧松滋河水,贪婪地喝了一口,惊呼道:“想不到,这里的水比城里的水要好得多呢!”

    孝庄尝了尝,确实如此,城里的饮用水苦涩,怎能比上这里的水。向上流看去,松滋河绕城而过,靠近东门的地方地势比较高,只需要经过不太远的距离,就可以将河水引入城中。

    孝庄道:“总会离开这个地方,我们就为百姓做些好事吧!”

    孝庄回到城中,立即召集人手,筹划将河水引入城内的事情。所需款项,向府里争取一部分,再从当地大户中募集一部分,也就差不多了。经过三个多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