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06章结果 (第1/2页)
第606章 结果 《生死疲劳》排在评奖的第一位,满票当选第五届茅奖获奖作品! 这个结果,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毕竟,《生死疲劳》从出版之后就好评不断,得到了国内批评家们的一致好评,同时,读者方面也很买账,在书籍销售上也是首印破百万,一年内销量突破两百万册,在国内的影响力十分的巨大。 《生死疲劳》获得茅奖,实至名归! 但是,一个意外还是发生了。 在场的记者看着白板上的那个最终的获奖作品名单,都愣住了。 肖飞的另一部入围提名奖的作品《兄弟》竟然也被排在了获奖作品的第四位! 这也就是说,肖飞在第五届茅奖评奖中,有两部作品都获得了这一奖项,这才是惊世核俗的! 之前可真没出现过这情况。 由此可见,评委们对《兄弟》也是很偏爱的,有相当一部分评委在选择了《生死疲劳》的同时,也将《兄弟》纳入了自己的选择中。 这就造成了现在这种两难的境地。 三位副主任相视苦笑。 他们没想到,这种现象竟然真的发生了。 张锲咳嗽了一声说道:“按照之前商量好的规则来吧,把《兄弟》去掉,再顺延一部下面的作品上去。” 工作人员将《兄弟》擦掉。 在《兄弟》下面,是王安忆的《长恨歌》,这位魔都才女好悬赶上了第五届茅奖的末班车。 但另一位新人作家王旭峰的茶人三部曲却是被从获奖名单中给挤了下来。 “嗡——” 看到白板上的获奖作品发生变化。到场的记者们这才醒悟过来,开始议论了起来。 “我宣布。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最终评奖结果是:《生死疲劳》、《抉择》、《尘埃落定》、《长恨歌》!祝贺四位获奖的作家,感谢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张锲宣告了最终的结果。 随后。现场就变成了一个新闻发布会。 不少记者对评委会的评委们提出了诸多的问题,试图挖掘出评奖过程中的细节。 “张锲主任,您好!我这里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为何茅奖的每次评奖都如此的难产,第四届评奖结果直到98年才最终评出,耗费了整整四年时间;第五届茅奖则稍微的短一些,也用了将近两年才有了最终结果?而诺贝尔文学奖每年一评,却是当年就有了结果,是不是咱们的效率也太慢了点?”人民日报一名记者当先就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茅奖评奖评得慢。原因是很多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评奖态度很审慎严谨,我们希望每位评委都能将所有参评的作品熟稔于胸,有一个公正清晰的认识,这就需要评委精读每部作品,这个耗时是很长的。诺奖评的是作家,而茅奖评的是作品,这个是不一样的。还有,以后我们的评奖会提升一下效率的。谢谢!”张锲答道。 “张书记你好,很多人认为,《兄弟》这部作品比《生死疲劳》在国际上影响力更大一些,读者似乎也更偏爱一些。我想问的是,既然颁奖的对象是同一个作家,为什么不把茅奖颁给《兄弟》呢?”又有记者问。 “这是根据之前就定下的规则在办事。谢谢!”张锲简明扼要说道。 “请您点评一下四部获奖作品,好吗?” “我想说的只有一句:这四部作品能笑到最后。就说明了它们的优秀!” … 肖飞是知道11日这天茅奖会出最终结果的,所以。他一直在关注着作协那边的动静。 他对结果很期待。 心情也难免的有一些紧张。 该做的工作,都做了,拿出的作品,也是最棒的作品。而这届的茅奖评奖也非常的公允。 肖飞觉得,自己获奖该是十拿九稳的事。 但是,万一呢? 在结果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 肖飞真的不想错过这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