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节 (第6/10页)
半托海关张庶务带出一封信,里面有一张四百两银子的汇票,没有收到?” 一听这话,洪钧神色大变“没有没有!”他连连摇手“张庶务托谁带去的?” “一个洋务委员。什么浦东人,是回去奔丧。” “糟了!”洪钧顿足搓手,急得不知如何是好“那家伙是出了名的‘脱底棺材’,怎么托他呢?” 蔼如虽不懂什么叫“脱底棺材”但也听得出来,是所托非人。一时目瞪口呆,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你托张庶务的时候,是怎么说的?” “是,是照我们商量好的办法,只说有封信,拜托他找便人带到上海,转寄苏州。” “没有说明,内有汇票?” “没有。” “汇票上呢?”洪钧问道:“是认人还是认票?” “是——”蔼如想了一下,记起来了“是‘见票即付’。” 洪钧颓然倒在椅子上,身体像瘫痪了一样,说得一声:“完了!”两行眼泪,汩汩而出。 这副眼泪,使蔼如真有惊心动魄之感。说什么英雄末路,名士潦倒,美人薄命,都不抵这副眼泪的哀痛!不过,尽管她悔恨怜痛,一颗心被撕得快要碎裂,恨不得与洪钧抱头痛哭一场,却奇怪地,居然能撑得住,能冷静地思索补救的办法。 说补救,实在是查证“真相还没有弄清楚,你先不用着急!”她说“我们分头去查,你到海关问一问张庶务,托的人究竟靠得住靠不住。我到大源去看一看,也许款子没有领走。人家是回去奔丧,心境不好,说不定拿这件事忘掉了,也是有的。” 听她说得有理,洪钧又生了万一之想。点头拭一拭眼泪,蔼如又绞一把热手巾给他擦脸,直待从镜子里看清楚,流过泪的痕迹确已消失,方始开口说道:“我这会儿就去看张庶务。事情不管是好是坏,我都得回去,多留无益。我住在茂发客栈,你回头来吧?” “当然。”蔼如神色凛然地思索了一会,用极认真的语气又说:“我一定来。不过,怕要晚一点。你在茂发等我,别出去!” 白去了一趟海关,不但一无所得,反倒泄露了受蔼如接济的这个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洪钧既悔且恨,一筹莫展,简直生趣索然了。 怎么办呢?他心里不断在自问。绕室仿惶,想得很多也很深,如果当初不是专恃蔼如,也还有许多路子好走,譬如远在云南当知府的张仲襄,异姓手足,定会援手。而如今是什么都嫌迟了。 这样一直等到晚上九点钟,才见店伙神色诡秘地来通报:“洪老爷,有位堂客要看你老。可又不肯进来,等你老去迎接。” 这是谁?应该是蔼如,却又何以如此?洪钧只是存疑,无心思索,匆匆奔了出去,果然是蔼如,神情静穆地站着等候。 洪钧迟疑了一下才说:“我住在西跨院。你请进来吧!” “好!”蔼如一直跟到洪钧屋子里,等店伙走了,方又说道:“对不起!不是我端架子,我要为我留点身分。” 洪钧这才明白,蔼如对进出这些地方,格外慎重,不由得肃然起敬“是的!是的!”他说:“我倒疏忽了,不应该让你到这里来的。” “在这里,也有在这里的好处。什么事只有我们两个知道。”蔼如问道:“张庶务怎么说?” “他承认处置不当。不过,也不能怪他。他说,”洪钧停了一下,终于说了出来:“如果他知道里边有汇票,就不会托付给那个荒唐鬼了。” “这是我的错——” “不是,不是!”洪钧急忙抢着说:“我决不是怪你。” “你不必解释。怪我、怪你都无用。要紧的是能够不误你的试期。” 洪钧报以苦笑:“我看只有一个办法,”他说:“赶回去办交涉,把那四百两银子弄回来。” “你跟张庶务商量过了?” 他的确是跟张庶务商量过了,但无结果。张庶务表示,交涉当然可以办,甚至等那人回到烟台,他亦愿意代办交涉。只是试期紧迫,万一索讨不成,误了公车北上之期,岂非两头落空?因为如此,所以对于蔼如的询问,无以为答。 “那是件很渺茫的事,我看趁早死了心吧!”说着,她将捏在手里的一个手巾包,放在桌上,慢慢解开。 那是一方洋纱的手巾,轻飘飘地,一阵风过,能吹得老远。可是包着的东西极重,是一张二百两银子的银票。而这张银票上所附着的情义更重;重得洪钧竟不敢接它了。 “这是京里‘四大恒’的票子,南北到处通用。”蔼如忍不住加了一句:“我可只能凑这么多了。” “你,蔼如,”洪钧强自保持平静“这笔款子是怎么来的?” “那你就不必问了。” “不!”他固执地“你不说,我不要。” “告诉你也没有什么。我把我的首饰卖了两百银子。” 洪钧不言语了。心中万感交集,不知是悲是喜,是难题解消以后所必有的轻松,还是觉得受恩深重,怕难报答的恐惧。 “有句话,我可得先关照。为人吞没那四百两银子,你千万不能提起。不然,我对我娘不好交代。” “这,这当然,我知道。” “两百银子怕不够,你先省着用。到了年下,如果市面转好,我再想法子给你寄点钱去。” 此时她的每一个字,他都深印入心版。而言者无意,听者辨一辨她的话,却如芒刺在背,大为不安——市面转好,望海阁中就会大大地热闹;蔼如的收益增加,才能再度接济。想一想她的钱的来路,洪钧恨不得说一句:你马上就“摘牌子”不必再吃这行饭了! “我在想,”蔼如却未体察到他的心境,只提出她的建议:“或者你直接进京,不省事吗?” “那怕不行。有许多必带的东西,都在家里。非先回去一趟不可。” “那也好。”蔼如问说:“打算哪天动身?”她又补了一句“如今不必太匆促了吧?” 当然,说“明天就走”是铩羽而归,急待养息创伤。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很可以与蔼如盘桓几天,从容赋归。 “是的!”他点点头“我们要好好谈一谈。”说着,起身走到院子里,找店伙吩咐备晚饭。 厨房里已经封了炉子,没有热食可吃。蔼如便劝他,不如回望海阁。洪钧欣然同意,冒着严紧的风霜,相偕步月而归。 深夜行人稀少,即有亲昵的神态,不致惹人注目,所以洪钧用手扶着蔼如的右臂,不断提醒她当心路上的坎坷。他的右手从大襟插入口袋,有汗的手心中,紧紧捏着那张银票,不断地提醒自己当心,别失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