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五九章纷恶汉开局 (第2/3页)
所以教授他 必须徐徐而进。 特别是典满最近随军cao练,已经渐渐的达到了一个瓶颈状态。只要能突破。则可以领悟出举重若轻的奥妙。如果告诉他其他的事情,不免就会分了他地心思。 有时候,知道太多,反而会成为一个累赘。 至少对典满而言,就是这样的情况… “小满,今天的功课是否已经做完了呢?” — 典满闻听,轻轻摇头,苦着脸说:“二叔。可不可以不要做功课啊?每天听那位胡先生讲课,我都难过的要死。还要我练字,您看我这手,是能练出好字的手吗?” 胡先生,就是杨彪黄宛所推荐的胡昭。 这胡昭果然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不说,而且脾气非常的古怪。 被晏明史涣强行绑到了安定之后,也不吵也不闹,居然画了一副董俷地画像,挂在自己住所的墙上。 每天早起时。拿着棍子敲打画像。 晚饭时,就用小箭向董俷的画像投掷,每次正中画里董俷的要害时,就会饮一觞酒。 喝醉了就指着画像臭骂。 一开始,典韦等人是无比恼怒,沙摩柯有好几次拎着宝剑要去杀胡昭。却被薰俷拦住。 杀不得胡昭,沙摩柯就去骂胡昭。 可怜沙沙这辈子没有受过如此痛苦地事情。他骂来骂去就那么几句,反倒是人家胡昭坐在厅堂里,喝一口酒,回一句骂,从中午骂道晚上,没有一句重复的言语。 而且骂人不带脏字,时不时的还引经据典。 最常用的话就是:“回去好好看看书。然后接着来。” 每次,沙摩柯被骂的是掩面而去。不过第二天,肯定跑过来再接着对骂,再掩面而去。 如此日复一日。已经成了汉安大都护府的一道家常便饭。 对骂五十天,沙摩柯没有一次胜利。唯一地收获就是,脸皮越来越厚,骂人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薰俷就是放任不管,有时候沙摩柯和胡昭对骂,他和典韦还会在一边旁听。 用典韦的话说:长学问,太他娘的长学问了。怪不得沙沙最近牙尖嘴利,有这壶老酒垫底,他还怕个谁? 其实,董俷生气不生气? 要是不生气,那才怪。那胡昭骂人很阴损,是拐着弯儿损人,连带着薰俷祖宗十八代,能在不知不觉间一个个的问候过来。有好几次,董俷可真的是动了杀心。 但是羊续地一席话,却让董俷心动。 “吴忠侯你用强在先,孔明现在是和您耗着。您要是杀了他,不但平白给了他一个好名气,你自己还要背负一个擅杀贤士的恶名。吴忠侯,忘记你当日的求贤说吗?有一些人就是这样,你越是生气,他越是高兴,你不理他,当笑话听,他自己骂不出东西的时候,也就自然消停了。嘿嘿,不过这家伙的确骂的精彩,老朽还打算让我那犬子旁听一下,长长见识呢…吴忠侯,这可是考验你耐性的机会。” 妈的,你儿子长见识,我却要在旁边被骂。 不过羊续这一席话,倒是让董俷消了气。有时候还拉着蔡>听,嘻嘻哈哈地若无其事。 如此持续了两个月,胡昭也骂累了! 有一日,文姬牵着三岁的董冀从胡昭门口过去,被胡昭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引起了兴趣。 就拉着两个小孩儿,一会儿诵读诗经,一会儿讲解尚书。 这胡昭的学问,可以用博古通今四个字来形容。文姬在蔡地熏陶下,本来就精于诗词歌赋,连带着还能写出一手令董俷都感到羞愧不已的好字。这一下,可对了胡昭的胃口。而薰冀,别看只有三岁,却喜欢听胡昭讲解春秋、战国策之类的故事。 用胡昭的话说就是:“竖子不义。” 管他义不义,反正董冀就是喜欢听… 所以每天都会让jiejie带着他听故事,连带着,也学会了诗经。楚辞,还能背诵一两首。 这件事很快就被都护府中地其他小孩儿知道。 大到十四五的典弗典佑,小到比董冀还要小的典存典见,都跑过来喊着要听故事。 黄忠的儿子黄叙,刘望的两个女儿… 一群小孩子天天堵在胡昭的住所,唧唧喳喳。让胡昭不得片刻地安宁。 后来索性开始讲学,是很正经的讲学。 听的好,回答的好,就可以听他讲春秋史记中的故事。 薰俷很赞成胡昭这么做,甚至有时候还让蔡><昭的讲学。 他是不会主动过去! 胡昭不待见他,他也不待见胡昭。 两个人见面,弄不好就会吵起来。打架,董俷一个顶十个。骂人,胡昭可以顶一百个。 听到典满要求,董俷沉吟了一下,轻声道:“小满,孔明先生是一个好先生,学问很大,能和他学,是一件好事。休要做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夫,你爹至今仍遗憾。他不识字,只能一辈子打打杀杀。我知你想为万人敌,就应该好好珍惜。” 典满虽然不太情愿,可也知道,董俷说的有理。 “我听二叔地!” 薰俷满意的点头“听话才是好孩子…” “二叔。昨天我听爹说,您好像要准备出兵了?” 薰俷一怔,咬着嘴唇,轻轻点头“是啊,差不多也是出兵的时候了。温侯兵出梁山,和胡人数次交锋,大获全胜。而我至今还停留在这里…嘿嘿。也该杀杀他的威风了。省的他吕奉先总以为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该让他知道。天外有天。” 典满可不明白董俷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