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 (第2/5页)
诉他他一定以为是离开他。她大概因为从小她母亲来来去去惯了,不大当桩事。不过是钱的事。 至于他家里的家用,有秀男的闻先生负担。秀男不是已经为他牺牲了吗? 近午了,不知道这日本人家几点鐘吃午饭,不能让主人为难。 “我走了,明天再来。”她站起来拿起皮包。 “好。” 次日下午她买了一大盒奶油蛋糕带去送给主人家。乘电车去,半路上忽然看见荀樺,也在车上,很热络的招呼著,在人丛中挤了过来,弔在籐圈上站在她跟前。 寒暄后,荀樺笑道:“你现在知道了吧,是我信上那句话:‘只有白纸上写著黑字是真的。’” “是吗?”九莉心里想。“不知道。”她只微笑。 怪不得他刚才一看见她,脸上的神气那麼高兴,因为有机会告诉她“是我说的吧?” 真挤。这家西点店出名的,蛋糕上奶油特别多,照这样要挤成浆糊了。 荀樺乘著拥挤,忽然用膝盖夹紧了她两隻腿。 她向来反对女人打人嘴巴子,因为引人注目,跡近招摇,尤其像这样是熟人,总要稍微隔一会才侧身坐著挪开,就像是不觉得。但是就在这一剎那间,她震了一震,从他膝盖上嚐到坐老虎櫈的滋味。 她担忧到了站他会一同下车,摆脱不了他。她自己也不大认识路,不要被他发现了那住址。幸而他只笑着点点头,没跟著下车。刚才没什麼,甚至于不过是再点醒她一下:汉jianian妻,人人可戏。 这次她一个人来,那日本主妇一开门,脸色就很不愉快。她知道日本女人见了男人卑躬屈节,对女人不大客气,何况是中国女人,但是直觉的有点觉得是妒忌。把蛋糕交了给她,也都没开笑脸。 看见之雍,她也提起遇见荀樺,有点担忧他也是这一站下车,但是没提起他忘恩负义。 之雍跟小康小姐是在什麼情形下分别的?当然昨天也就想到了。她有点怕听。幸而他一直没提。但是说著话,一度默然片刻的时候,他忽然沉下脸来。她知道是因为她没问起小康。 自从他那次承认“爱两个人”她就没再问候过小康小姐。十分违心的事她也不做。他自动答应了放弃小康,她也从来不去提醒他,就像他上次离婚的事一样,要看他的了。 现在来不及积钱给小康受高等教育了,就此不了了之,那是也不会的。还不是所有手边的钱全送了给她。本来还想割据一方大干一下的,总不会刚赶上没钱在手里。 她希望小康这时候势利一点…本来不也是因为他是小地方的大人物?…但是出亡前慷慨赠金,在这样的情形下似乎也势利不起来。就有他也会说服自己,认为没有。 给人脸子看,她只当不看见。 “比比怎麼样了?”他终于笑问。 九莉笑道:“在庆祝西方的路又通了。” 之雍笑道:“唔。” 停战的次日比比拖她出去庆祝。在西点店敞亮的楼窗前对坐著,事实是连她也忧喜参半。 讲起他那些老同事…显然他从荒木那里听到一些消息…他无可奈何的嗤笑道:“有这麼呆的…!一个个坐在家里等著人去抓。” 又微笑道:“昨天这里的日本女人带我去看一隻很大的橱,意思是说如果有人来检查,可以躲在里面。我不会去躲在那里,因为要是给人搜出来很窘。” 他是这样的,她想。最怕有失尊严。每次早上从她那里出去,她本来叫他手里提著鞋子,出去再穿。 之雍顿了顿道:“还是穿著,不然要是你三姑忽然开了门出来,看见了很窘。” 在过道里走,皮鞋声音很响,她在床上听著,走一步心里一紧。 “你三姑一定知道了。”他屡次这样猜测著。 她也知道一定是知道了,心直往下沉,但总是担忧的微笑答道:“不知道。” 她送他从后门出去,路短一点,而且用不著砰上大门,那响声楚娣不可避免的会听见。厨房有扇门开在后洋台上。狭长的一溜洋台,铁阑干外一望无际,是上海的远景,云淡风轻,空旷的天脚下,地平线很高。洋台上横拦著个木栅门,像个柴扉。晨风披拂中,她只穿著件墨绿绒线背心,长齐三角袴,光著腿,大腿与腰一样粗细。 他出去了她再把木栅门钩上,回到房间里去,把床边地下蚊香盘里的烟蒂倒掉。 早上无法开闹鐘,他总是忖量一下,到时候自己会醒过来,吻她一下,扳她一隻腿,让她一隻脚站在床上。 “怎麼又?”她朦朧中诧异的问。 她也不想醒过来,宁愿躺在纱幕后。在海船上颠簸著,最是像摇篮一样使人入睡。 “这里用一种绿纱帐子,非常大,一房间都盖满了。”在那日本人家里,他微笑着说。 “晚上来掛起来。” 九莉笑道:“像浮世绘上的。”她没说这里的主妇很有几分姿色,一比,浮世绘上掛帐子的女人胖胖的长脸像大半口袋麵粉。 他去关百叶门。她也站了起来,跟到门边轻声道:“不要。你不是不舒服刚好?” “不相干。已经好了。” 她还是觉得不应当,在危难的时候住在别人家里…而且已经这样敌意了。 之雍又去关另一扇百叶门。她站在那里,望着他趿著双布鞋的背影。 很大的木床,但是还没有她那麼窄的卧榻舒服。也许因为这次整个的没顏落色的,她需要表示在她不是这样,所以后来蜷缩著躺在他怀里,忽然幽幽的说了声:“我要跟你去。” 离得这样近,她可以觉得他突如其来的一阵恐惧,但是他随即从容说道:“那不是两个人都缴了械吗?” “我现在也没有出路。” “那是暂时的事。” 她心目中的乡下是赤地千里,像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