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45节 (第4/4页)
大佬张说的慷慨激昂,但贺曙光和郭辉却没有跟着热烈。贺曙光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显得更加平静。这时候他平静地把自己的目光从大佬张的脸上平移到郭辉的脸上,看着郭辉的眼睛,意思是想听听他的意见。 郭辉微微地摇头,说不行。大佬张问怎么不行?郭辉看他一眼,又看看贺曙光,贺曙光对他微微点了一下头,鼓励他说。郭辉嘴角动了一下,想说,但是又忍住了,仿佛他对自己所说的话没有绝对的信心。贺曙光又点了一下头,郭辉仍然有些犹豫,但对贺曙光的点头不不能不有所表示,所以才勉强说了。 郭辉说,问题不会这么简单,虽然他不算村里人,但是对村里的情况还是了解的。像这样重大事件,在过去,一定要经过村民大会的,如今村虽然不存在了,但股份公司还存在,所以一定要经过股东大会,按照《公司法》,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归股东大会,党支部和居委会的决议不能代替股东大会的决定。其次,支部和居委会班子成员也不是铁板一块,形成统一的意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别说公开反对,就是到时候他就给你来一个不表态不吭声,会议就开不下去,要是真吵起来,谁是多数谁是少数还说不定。还有就是形成决议了,但是村民的思想并没有通,少数委员在会上不表态,但会后找机会跟你搞搞正,鼓动群众跑到政府静坐什么的,事情反而更加不可收拾,谁负责? 郭辉说完,大佬张不说话了,甚至有些难堪,感觉自己差点又好心办了坏事情。 贺曙光显然是同意郭辉的观点,因为这时候他明确地点了点头。同时,继续盯着郭辉的眼睛,鼓励他继续说。 郭辉思考了一下,继续说:“这两天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但仍然没有想好。问题的关键是找出一个既让村民满意,至少是基本满意,又让政府能够接受,至少勉强可以接受的折中方案才行。” “让政府再加点钱?”大佬张问。 贺曙光听了没有说话,但显然他不同意这样做,或者是他知道这个办法行不通,他几乎是本能地非常轻微地摇了一下头,轻微到如果不是特别注意,几乎察觉不了的程度。但是,郭辉察觉到了,因为他一直特别注意着贺曙光脸上任何一点点变化。 “如果政府同意当然更好,”郭辉说“但是我们不能这样做。” 郭辉这句话说得比较慢,一边说着,一边还注意着贺曙光的反应。他发现自己的前半句话说完的时候,贺曙光有一个非常微小的摇头动作,而后半句话说完的时候,贺曙光又有一个几乎是本能反应的点头动作。 郭辉接着说:“如果那样,我们就等于是给王市长找麻烦了。” 这时候,郭辉看见贺曙光实打实地点了一下头。 “那怎么办?”大佬张问。 “所以要商量呀。”郭辉说。 在后面的交谈中,他们进入了商量阶段。商量着怎样找到一个村民基本满意政府勉强接受的折中方案。 在这个商量的过程中,大佬张的主意最多,连给王市长个人送好处的主意都想到了。贺曙光的主意最少,少到他自己几乎没有主意,而是听着大佬张和郭辉说,仿佛他今天的任务就是当裁判,判断大佬张和郭辉两个人中哪一个人的主意最多最好。最后,当然是大佬张的主意最多,郭辉的主意最好。 郭辉的主意不是一下子说出来,仿佛他事先并没有主意,而是在大佬张启发贺曙光的鼓励下逐步形成的。 郭辉先是说让政府再出钱不是个好主意,后又说但是如果政府不再追加一些实惠给村民也不行,如果硬执行,说不定能引起更大的麻烦。郭辉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给大佬张一个启发的机会,也给贺曙光一点鼓励的时间,然后他才接着说。但是,从这里开始,他悄悄地切换了概念,把政府给钱变成了给实惠。又经过几轮反复,把给实惠转变成了给政策。直到这个时候,贺曙光才听出了眉目,并且他自己的眉毛也向上挑了一挑,脸上带着笑容问郭辉:给什么政策呢? 郭辉又思考了一下,至少看上去是又思考了一下,说:“反正我觉得让政府再出钱不好,也不可能。我的意思是,仍然维持两个亿的征用费不变,但另外再给一些政策,这个政策能让股份公司得到一些实惠,等于是变相地增加了征地款,这样,王市长那边好接受一些,村民的工作也好做许多。” 郭辉说到这里,就等于是亮出了自己的方案了,因为这个时候无论是贺曙光还是大佬张问:什么政策能达到这个效果呢?那么,他可能会继续假装思考一下,然后装作突然想起来一样,抛出自己的方案。所以,这时候他故意不说话,在等,等待着贺曙光或者是大佬张发出疑问。 不用说,贺曙光是不会轻易开口的,不过这没关系,贺曙光不开口,大佬张开口。大佬张一开口,郭辉就进入了兴奋状态,因为他精心策划的方案马上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被大佬张“启发”出来了! 为了不让自己喜形于色,郭辉这时候故意端起桌子上的茶杯,轻轻地抿一口,仿佛是漫不经心地听大佬张说。但是,等大佬张一说完,郭辉一下子没有忍住,噗地一口把茶水喷了出来,差点溅到贺曙光身上,把贺曙光和大佬张都吓了一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