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第5/5页)
看纪元。 多年习惯晚回家也要看看熟睡的宝贝女儿,只见她埋头憩睡,手指含在嘴内,啜吸得嗒嗒有声,这个饱受打击老气横秋的孩子,睡着了也就还是个孩子。 可怜的纪元,失去了母亲,从前,她最普通一个动作一句说话都会引起mama啧啧称奇,现在这个终身忠实影迷已离她而去。 至今,李育台还无奈地不信这是个事实。 这事是怎么发生的? 病发、救治、死亡,都似在刹那间发生,最终留下他们父女。 转头,看到育源披着睡抱惺松地问:“回来了?” 他坦白对meimei说:“这样麻烦你,真不是办法,我这就带着纪元走。” “到哪里去?”育源说“孩子终日流离狼荡不是办法,你,你也会累。” “我们可以到尼斯去落脚。” “你整个假设都不切实际,我真担心死了。” 育台说:“明天再说吧,明天又是另外一天,明天也许会有奇迹出现。” 他进入客房,倒在床上。 第二天确有一宗意外在等他,却不是奇迹。 夏家一早便有访客。 那是一位高大英俊的男士,按铃把夏长志唤到门前。 “打搅,我姓司徒,我找李育台先生。” 夏长志连忙说:“早,进来喝杯咖啡。” 大清早便如此精神奕奕,浑身散发精力的人不多见了,这是谁? 夏长志去敲房门“育台,一位司徒先生找你。” 育台已经醒了,一时没起床,至怕这种突袭检查,浑身隔夜酒味,如何见人? 他不知是先洗刷抑或先打招呼好,该刹那真想钻进被窝去失踪。 太不公平了,应该把这种不速之客赶出门去。 他只得匆匆起床,沐浴包衣。 下得楼来,只见客人与夏氏夫妇谈笑甚欢,已经很熟络了。 此君高大硕健,外形甚为英伟,一脸正气,讨人欢快,是意料中事。 他一见李育台,便迎上来。 育台知道他有话要说“请随我到书房来。” 他轻轻关上书房门“你是雅正的丈夫?” 育台点点头。 司徒启扬沉默,过一刻才说:“我收到了你寄给我的书。” “是怎样找到我的住址?” “我与伍和平小姐通过一次电话。” 是和平出卖了消息。 两个男人坐了下来,育台知道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不知怎地,他见了司徒,就是有点自惭。 是因为司徒把雅正当作女神,而他却没有吧。 “纪元呢,我可以见一见纪元吗?” “纪元上学去了。” “方便等她放学吗?” 育台看看时间“刚刚好,这上下她恐怕就要回来了。” 说到曹cao,曹cao就到,纪元乘同学mama的车子到了家门。 李育台把她介绍给司徒认识。 纪元仰起头,只觉得这位叔叔身形好比一株大树,不禁怯意地笑一笑,司徒马上蹲下来,想问候一声,可是忽然哽咽了,感觉像见到雅正本人一样。 纪元看到这位叔叔双眼有点发红,好不讶异,想安慰他,故伸出小手拍拍他的肩膀,司徒垂下双目,过一刻才抬起头笑笑说:“我是你mama的朋友。” 纪元一听,黯然说:“mama已不在人世。” 司徒用双手轻轻捧佳纪元小面孔,他的手掌几乎比她的脸还要大“是,我知道。” 纪元无奈“你若是来看她的,你就来迟了。” “不,我特地来认识你。” 纪元笑笑“我很高兴结识你做朋友。” “我们可以谈谈吗?” “请到会客室来。” 育源啧啧称奇,没想到这一大一小会一见如故。 她说:“滚石不积青苔,在一搭地方住久了自然会结交到朋友,你看,时时有人来找纪元。” 育台抬抬头,问meimei:“我是谁?李纪元的父亲,谢雅正的丈夫。” 育源笑嘻嘻加一句:“李育源的大哥。” 兄妹俩一齐嗤一声笑出来。 育台问:“假如雅正嫁的是司徒启扬这一号人物,她会更加快乐吗?” 育源答:“这种假设最没有意思,谁也不会有答案。” 这是真的。 “你看司徒多强壮,他会保护妇孺。” 育源看他一眼“你也没叫雅正与纪元吃苦,她们母女什么都有,一样不缺。” 育台微笑,由来只有meimei最爱哥哥。 半晌,司徒医生自会客室出来。 纪元送客送到门口。 司徒的情绪较来时平稳得多,同李育台客套几句…“我傍晚就得返回伦敦,李兄,后会有期。” 李育台与夏长志直送他上车。 稍后育源问:“你不问纪元她同司徒大夫讲些什么?” 育台答:“我不想探索她的隐私。” 育源笑说:“司徒医生希望与纪元做笔友。” 那多好。 他失去了一个笔友,现在又得回一个笔友。 可是,李育台失去了谢雅正,再也找不到替身。 “纪元答应他必定回信,直至老大。” 育台一怔“那是一个很严肃的承诺。” “是呀。” “她做得到?” “我想不成问题,司徒医生博学多才,他的信必定庄谐并重,有趣万分,一对一答,不难维持。” 育台颔首。 对司徒启扬来说,这已是一个最好的结局。 “纪元可以留下来吗?”育源盼望地问。 “你好似真爱她。” “我生活也很寂寞,有纪元陪我,灰色世界就多一道虹彩。” 育台嗤一声笑出来“何处觅来文艺腔?你又未过生育年龄,为时未晚,亲身炮制三五名亦可。” “我不能忍受他们零至五岁时的生理状况。” “你真怪,人人都说小孩一至三岁最好玩。” “兄弟,儿童不是用来玩的。” “抱歉,一时忘形,你对生命的观点一向严肃。” “你尚未回答,纪元可否留下来?” “你问她,她若愿意,我不反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