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嫣华_二二六:彤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二六:彤史 (第2/3页)

所止,都由一管娟秀的字迹在上等麻纸所订制的彤书上“详细”记载下来。

    “彤史在未央宫中一共有几份?这一年来可曾有人调阅?”

    “回大家的话,”沈冬寿按住心中诧异,详细禀道“前元五年之前,后宫彤史共有公私两分备档,一份存于石渠阁,一份由记录女史官自行保存。后来新纸产出后,张皇后命再抄一份,存于椒房殿东殿文阁。…因了彤史在后宫女眷中只有皇后娘娘及长乐宫太后娘娘才有资格调阅,去年一年,除了春三月大家在椒房殿要过一次,并无旁人触及。”

    “这便好。”刘盈眸中闪过一道释然神色。抿了抿唇,取了案上紫霜毫笔,案上小内侍刚刚磨好的榆林墨汁,在摊开的彤史册上,亲自动笔修改起来。挑挑拣拣,边思虑边写,足足过了小半个时辰,方放下笔,待字迹吹干之后,交给了身边的内侍,似笑非笑的剐了殿上一直跪着的女史官一眼“沈女史。”

    “臣在。”她将双手伏在地上,长长伏身,额头抵着手心。

    “你的聪慧,朕是相信的。…日后如果有人问起,朕相信你知道该怎么说。”

    沈冬寿心惊胆跳,这一刻,竟然从这个宫人素称温善的天子身上觉出了肃然的压力“这是自然。”

    待得皇帝的背影走远了,沈冬寿抬起头来,接过手中适才被天子亲自删改过的彤史。

    …

    待到一切抵定,沈冬寿返回到椒房殿后自己的宫舍之中,方才点了烛灯,在案前就着昏黄的烛光,翻开了那卷彤书。

    雪白的麻纸纸笺之上,俱是自己昔日娟秀的手书,因为时日有些久了,墨迹有些沉黯。在一些特定的纸页上,新鲜的榆林墨墨色清刚,字迹清矍,带着女子所没有的刚劲:

    “前元七年,夏五月,上行往云阳林光宫,张皇后随侍…”

    …

    “秋七月,匈奴犯北地,上病笃,回长安,不能视事,张皇后侍疾于椒房殿,恭甚。”

    …

    “秋八月甲辰,上病小愈,初幸于椒房殿。椒房殿以闻喜,赏宫人钱一贯。”

    “戊寅日,上再幸张后于椒房。”

    …

    “秋九月,鲁元长公主病笃,后忧甚,请于上及东宫吕太后,归宣平侯第侍疾。上怜张后纯孝,许之。”

    …

    “戊戌日,上幸信平侯第,止于后旧居夏园。”

    “乙未日,上幸侯第。”

    …

    “冬十一月壬子,太医署淳于菫请皇后脉,有孕,赏信平侯府及椒房宫人钱三贯,次日,太史卜彗星犯月,应在皇子,遂秘而不宣。”

    …

    沈冬寿合上了扉页,靠在宫舍冰凉的墙壁上,面上神色复杂。

    姬氏定都镐京,立国,设彤史制度,记录天子后宫妃嫔言行举止及见御时日,是为天子教诲妃嫔妇德妇行故,并防止yin乱后宫,混淆皇家血脉。如今,皇帝刘盈却亲自cao刀,为张皇后伪造彤史记录,以掩盖住这些日子张皇后的行踪,并且为皇后腹中的孩子,定下一个确切的受孕时日。

    日后,以此彤史为证,再无人能够质疑不在未央宫中足足一整年的张皇后,从外归来,腹中已有的胎儿出处。

    她闭了闭眼睛。

    明明早就对人世间所谓的男女感情没有了期待,却偏偏,在这个时候,对幸福到了极致的张皇后,心中生出了强烈的欣羡之意。

    …

    清晨的阳光从东天第一线射下来,落在未央宫重檐庑殿顶屋脊之上瓦当,古篆字长乐未央四字箴言,带着一道金色的色泽,熠熠生辉。

    宣室殿中,一夜未眠的刘盈换上了天子冕服,吩咐身边谒者“传朕的旨意,三日后,于未央前殿再行群臣大议,议排定开国功臣名次之事。”

    “诺。”

    于此同时,在信平侯府,张嫣在夏馨园醒来,听得房门外头,传来低低的问话声“皇后娘娘身子可还康泰,早起不宜用硬食,不如煮一份鲜rou粟粥吧?”声音熟悉,带着从心底透出的关怀。

    她的唇角就忍不住翘起来,伸手撩开秋香纱长信绣龙凤呈祥帐子,唤道“荼蘼。”

    屋外头静了一下。

    过了一刹那,荼蘼推门进来,扑到张嫣的床前,伏跪下去,拜道“皇后娘娘。”已经是喜极而泣。

    “皇后娘娘,”荼蘼絮絮禀道“奴婢昨儿个听说你回来了,真是开心的不得了。只是娘娘在长公主园子里,奴婢不敢轻易过去打扰。昨儿个晚上,担心了一个晚上。今儿个天没亮,就在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