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太故乡面和花朵花嫂 (第15/19页)
速现在头发还向天上飞着的乡下孩子手里。这时孩子子也兴奋了。也把许多社会含量和刚才的思想斗争一下子忘到九霄云外,一下就对大局和整个社会形势如果这个电话不通对你们还好一些如果通了要对你们将来15天的夜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也不管不顾了,他开始鼠目寸光和顾头不顾屁股地一下就沉浸在电话一摇就通而且还经过老董的证明这诸多的兴奋之中了。于是他拼命压抑着自己的兴奋,从老董手里接过电话,开始语无伦次地拼命往电话里灌输和嚷叫: “是五矿吗?我找过磅秤的牛三斤,我叫白石头,他是俺表哥,俺表嫂叫吕桂花,吕桂花让我问一下他最近还回来不回来了?…” 等等等等。事后白石头才知道,他这电话的风头出得还没有到此为止呢。等过了几天牛三斤表哥真的回来了,这时连他也憋不往那刀削斧刻的严肃的脸,说起这电话的事也在那里“扑哧”一声笑了。因为矿上的电话就那么一部,管电话的老头叫老杨,老杨接到谁的电话,就要通过架在矿上的大高音喇叭在里面重复电话的内容让你知道。不然矿上两千多人,人人去接电话电话和老杨怎么受得了?于是在老董从老杨那里得到了证明──电话果然通了,而且确实是五矿──接着你在电话里说了吕桂花的内容之后,老杨就开始在矿上和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开始广播,于是这声音就回荡在那万水千山和沸腾的群山里: “牛三斤,牛三斤,你的媳妇叫吕桂花,吕桂花问一问牛三斤,最近你还回来吗?” 这广播的内容老杨可能没有介意,但是等这内容从高音喇叭里传出来以后,立即、马上,在今后的几天和几月,甚至几年到几十年后,都成了五矿的笑谈和美谈了。就成了一个通俗歌曲和流行音乐。──从歌词角度来看,它还真有些先锋和后现代的意味呢。于是大家一上班,顶着矿灯提着饭盒,就开始在那里喊──千万人都像背毛主席语录一样在那里比赛着唱: 牛三斤,牛三斤 你的媳妇叫吕桂花 吕桂花问一问牛三斤 最近你还回来吗 … 虽然因为牛三斤的回来和我这一摇就通的电话一下又损害了大家半个月的利益,虽然这半个月里大家像以前的半个月一样感到难受和煎熬,甚至因为这个电话是白石头打的现在大家回过头来已经开始对白石头怒目相向,但是在白石头心中,这半个月内却忘记了煎熬而一直沉浸在幸福之中呢。人怎么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记长远的目标呢?人怎么不能为了眼前的两粒米而丢掉苍鹰似的翱翔呢?眼前的两粒米是可见的叨到嘴里就是个饱,谁知道你在将来的天空里翱翔半天能得到什么会不会空手而归呢?我就是过了今天不说明天,为了今天牺牲明天,又怎么了?于是白石头为了自己的暂时利益而牺牲了大家的整体利益在那里沾沾自喜了整个的1969年呢。对于白石头来说,1969年也是一个沾沾自喜的年头呢。当然这喇叭的内容在村里传开之后,它的影响也像在五矿一样,立即在村里流行开去。半个月的煎熬过去,它也成了我们这群小捣子中的口头歌曲。同时,就像上次到三矿接煤车一样,白石头因为电话和喇叭再一次成为村中的明星和在一帮小捣子中脱颖而出。上次接车还灰头涨脸地费了一膀子力气,这次可是不费吹灰之力拿起电话就在邮局里摇了摇。这也是使白石头感到了投机的好处于是他长大之后怎么能不是一个机会主义者怎么能把自己脸前的利益和两粒米给放弃而去考虑什么民族大义呢?你还怎么能指望他为了一个长远的理想和目标做一次战略性的撤退或是丢弃呢?他一生想到的从来都是得到,他哪里想到过放弃才是一种更大的得到呢?──当然,在1969年的电话风头上,投机者也不只是白石头一个──这就可以看出机会主义在我们人民群众中的基础了──本来捣子们当初是反对白石头打电话的,电话在客观上是损害着大家利益的,牛三斤回来的15天大家在精神上和rou体上倍受煎熬,但是这时看到群众舆论的转向和白石头的超拔,大家一下也放弃了主义和正义,开始集体转向和投降。这时大家开始说: “我们早就说过,白石头是打得了这个电话的!” “我们打小跟他在一起玩尿泥,还不知道这一点吗?” 这时秃老顶倒是对一群流氓产生了愤怒──但由于势单力薄,在群众的狼涛中发不出单独的声音,只好采取自言自语和喃喃自语的方式说: “其实,当时支持白石头打电话的,也就是我一个人了!” 说完这个,还看了白石头一眼。──但这些形形色色不同方面的事后拥戴──虽然都夹了些私心杂念,在客观上对白石头的脱颖而出和发扬光大却都起到了促进和更加促进的作用。白石头在1969年的天空中可以任意的飞舞和翱翔──30年之后他才稍微有些清醒──当他再一次在成年人的严峻的现实中遇到大的社会动荡和群众运动的时候,他才突然知道了自己在30年前的肤浅。这时他倒摇着头在那里感叹: “原来也就是一个电话和高音喇叭呀!” 倒是让跟随他的人,一下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一下坠到了五里云雾之中。一下倒把这感叹归到了自言自语、喃喃自语甚至是老年痴呆症的行列。于是这白石头的唯一清醒,又让我们和历史给错过去了。──其实30年前我们唱过高音喇叭和电话之后,我们心里最想说的话还是: 牛三斤表哥,电话和喇叭都已经响过了。你在家住的时间也不短了。你该早一点回去了。 … 现在回想起来,当牛三斤表哥不在村庄回了五矿的日子,我们在吕桂花的新房里度过的也不都是快乐,在心里也不是没有担心和嫉妒──在我们心中还另有敌人。他就是我们村里另一个已经成年并且已经娶妻生子的表哥刘久祥。不可否认地说,30年后的刘久祥,那臃肿的身体,那浮肿的脸,一笑露出几根大黄牙,眼睛已经被胖脸挤压得看不见了,脑袋上的头发脏得像破鞋垫一样粘在头上──让你无法设想他的当年;但在30年前,他在村里却是一个风流倜傥的英俊青年呢。留着当时十分时髦的小分头,头发梳得油光水滑;有时又人为的变换一下发型,忽然梳成当时领袖一样的大背头,清早站到街头,不断地用手往后捋着自己的头发,伴着不时的大声咳嗽,确实让我们一群小捣子自惭形秽。──话又说回来,30年后的吕桂花,也不成了一下臃肿的在矮脚凳上坐不下来的庸俗口臭的老年妇女吗?30年前她口里呼出的空气是多么地温香和清洌呀。这时我们就想到,还是不要再说30年后了,一切事情还是放到当时的环境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