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墨弯弯画_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起 (第3/3页)

闻。宪帝好奢华喜yin乐,但对燕妃宠爱,十年不衰。燕妃满门荣升,其父追封文安侯,其兄世袭,其姐本为定国将军陈瑞之妾室,陈瑞妻系名门,犹在无法扶正。宪帝对燕妃笑曰:“已无法恩赏。”燕妃嗔道:“赐为国夫人即可。”遂其姐被赐封为墨国夫人,封户五百。时公主的封户:皇妹千户,皇女五百户。

    陈国历二百三十四年,同城十年,宪帝崩。

    李后之子封荣即位。

    已近了晌午,春日的雨季里,自梦中醒来,全身亦是难耐的酸涩,仿佛潮气沁了骨髓。燕脂刚一起身,守在床前的宫女的便掀起了素纱幔帐,一旁的巧蓝打了金铃,宫女们鱼贯而入。

    她懒懒的洗漱罢了,巧蓝拿出了胭脂水粉,宫女将捧在手中的黄花梨木连环妆匣打开,一时间静安工内缠金洇翠,绚烂如霞。

    巧蓝上前要给她上妆,燕脂厌倦的一挥袖,道:“不要了,你们都下去吧。”

    巧蓝略一踌躇,仍是开口劝道:“主子,这不合规矩。”

    燕脂信手自装匣里拈出一枝一雀七华,贯白珠为桂枝相缪的金步摇,冷冷一笑道:“少跟我提什么规矩。”

    说罢,放下那步摇,金玉在桌面上一磕,闷闷地响。

    巧蓝不敢再说,只领了人下去。

    一排向南的长窗,全用雨过天晴的窗纱糊了,窗外阳光明媚,竟是一个难得的晴天。燕脂索性除了薄丝的绣鞋,在特别软厚的地毡上行到了窗前。微眯着双眼望去,服丧白日刚过大陈宫已经撤下了铺天盖地的素白,显出的朱墙金瓦,更衬得碧天如洗。然而,也只能看到这么多,这座静安宫与先前住了十年的含珠宫不同,枯静闭塞,无论从哪里看景物似乎都是一样的。

    想到了此处,燕脂心中涌起的竟不是烦躁不甘,而是一种无法言语的空洞。转身复又对了铜镜自照,镜中的女子仍旧貌若春花,美的不见一丝的瑕疵。

    燕脂怅然的望着,胸口的空洞越来越大,直至淹没了自己。自从宪帝崩的那一刻,她就已不必再做盛装打扮。她成了太妃,二十六岁的太妃,富贵繁华就像水流一样从十指缝里溜走,只把轻微的辛酸和寒冷留在手心。

    这一生已穷途末路。

    那日在宪帝的灵柩前,她只是拿绢帕掩了面,帕子干涩如新,她竟做不出一丝一毫的痛不欲生。在嫔妃们呼天抢地的哭嚎中,也只有她和跪在她身前一步之遥的李氏以帕掩面,无声无息。李氏也仿佛察觉了,转头看向她。

    李氏的眼映入眼中,承载的是满溢的恨,而她映在李氏眼中的则是毫无波动的空洞。

    东都雨季的春日,天气变换若女人的心,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就乌云密布,雷声轰鸣。

    割裂似的雷声里,燕脂身上只着了一件内衫,拿着白玉梳子对镜慢慢的梳着一头散发,微弱地在唇边扬起一丝没有任何温度的笑。

    蓦的,寝殿外宫女们一阵惊呼,燕脂一愣,还来不及转身,一人就扑在了背后,紧紧揽住她,哀叫道:“不要!不要!”

    揽在胸前的是一双保养得十分精细的手,苍白的手指纤长而骨节微露,在乌云遮蔽的光线里,骨节拗折过来的地方,紧攥的透着令人惊慌的青白。

    那手腕覆着的家常常服,金色浅的近似牙色,袖口用玄线绣出翟纹,那是燕脂十年来见惯了的,陈国皇帝御衣专用的花纹。

    燕脂脑海里仿佛有什么轰然一声炸了开来,本能挥手想要挣开。然而对方的手劲极大,撕扯间燕脂本就未系严实的内衫已经滑落到了手肘,蟹壳青的肚兜带着细腻仿佛白瓷的肌肤裸露了出来。

    带着雨丝寒凉的气息喷薄在肌肤上,燕脂一抖,遂迅速地冷静了下来,再不挣扎转头望去。

    一记电光带着霹雳之声闪过,封荣年轻的面庞被隔着纱帘的光抹上一层金粉似的影,二十岁的年纪,桃花双目正凝视着她的双眸,比燕脂还要美上三分的容颜上犹有泪痕,竟然是仓惶到了极处的模样。

    “我怕!”

    孩子似哀求的声音让燕脂不由一愣,僵着的心不知道为什么便渐渐软了:“陛下怕什么?”

    “我怕打雷,怕的要死…你不要推开我,抱着我,行吗?”

    封荣头巾也歪了,几缕黑发从束发的金丝带梢绞卷可下来,狼狈无措的模样。眼中则是带着如在梦中的神情,迷惘地看着燕脂。

    那迷惘在乌黑映着电光的瞳中,比最深的夜色还要深,仿佛要吞噬一切的似的。

    燕脂脸上,不由自主也迷惘了起来。封荣看着燕脂的迷惘,看着她半裸的身体,蟹壳青的肚兜,眉眼之间就渐渐有一种出奇的妖冶,那本该属于美艳女子的神情出现在那深黑色的桃花眼角,让孩子似的迷惘瞬间消失了,带着些微的萧煞与亢奋,仿佛受伤的兽遇到新鲜的血rou,正微微翕张了利爪。

    燕脂看着他的脸越来越近,最后觉得一个柔软的东西落在了唇上。她惊了一惊,下意识地反手想要推开,封荣却抓住她的手腕。

    缓缓的两人倒在了红线毯上。

    封荣用力虽然不大,她却挣脱不得。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中,她宁愿相信这挣脱不得,是因为自己气力不济的缘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