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一请徐达 (第2/3页)
却不明白朱元璋的心中想法,依然是一脸漠然的对着朱元璋说道:“吴国公,还是请回吧。徐达真是无意于战阵了,若是想要让我披挂上阵,杀敌立功,恐怕是不能如吴国公所愿了。吴国公身为应天的脑,没有必要为区区挂怀,就算是没有了徐达,军中依然有不少的好将领,吴国公自可倚靠这些将领将来犯的汉王陈友谅迫走。” 一听徐达这番委婉的逐客令,朱元璋清醒了过来,心知自己今日无论再说什么,恐怕都是无济于事了。徐达既然心意已然决定了下来,那么不管今日自己如何相劝,徐达还是不会出来帮着自己领军抗击汉王陈友谅的。 心中意会了此事,朱元璋微微的叹息了一声,也没有说什么。 徐达看着朱元璋的眼睛说道:“吴国公,今日之事,种因在前,若是吴国公哪一天悟到了前因,再来相见好了。” 朱元璋闻言,眯缝着眼睛细细的打量了徐达一眼,徐达的此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刚才徐达毅然决然的否定了自己的劝其出山的,可是为何在自己就要离开的时候,又说了这么一句极为蹊跷的话语呢。到底徐达方才言及的种因在前到底有何所指,莫非是指责自己不顾当日许下的诺言,依旧要取徐达的脑袋来平息滁州数十万将士的怒意此事么。可是小明王韩林儿之死应天方面若是要祭出一个替罪羊的话,最为合适的就是徐达了,因为是自己派遣徐达恭请小明王出了滁州,迎来应天的,小明王出事之时,也由着徐达随同保护的。” 是以应天若是想要抛出一个替罪羊,将小明王韩林儿落水而死的事情掩盖过去,那徐达自然最为合适不过了。 而且吴国公朱元璋还是有自己的打算了,刺杀小明王韩林儿的事情,虽然已然让徐达办的天衣无缝,滁州的将领虽然是有所怀疑,可是却没能抓住自己的一丁点的把柄,而这件事情的肇事之人恰恰是徐达。 只要徐达活在世界上一天,那么小明王韩林儿遇害的事情还是有可能被人知道的。倘若有一天这件事情真的泄露了出去,恐怕世人都会觉得朱元璋不是人主,背信弃义,杀了自己的主子,到时候这些恶劣的声名就要跟随自己一辈子,就算自己跳进了黄河也洗不清楚了。 唯一使得自己授意徐达暗中害死了小明王的事情不至于被世人知道的话,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了徐达。 是以滁州将领威逼自己要自己杀了徐达,取了徐达的脑袋给小明王韩林儿祭奠的时候,自己方才没有拒绝。 若是能够借刀杀人,将经受此事徐达不动声色的给杀了,那么日后小明王被自己授意徐达所杀的事情自然也就没有其他人知道了,天下人不知此事,对于自己来说实在是一件好事。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之差,在想要杀掉徐达这件事情上居然碰到了如许的波折,虽然现在徐达的性命还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自己一个命令或者一个手势就可以要了徐达的性命。可是事到如今,情势却生了许多的变化,就连自己想要杀掉徐达之事,也不得不细细斟酌,权衡利弊了。 可恶的陈友谅,居然不早不晚的在这个时候差了一脚进来,居然还引了徐达麾下的将士的叛乱,实在是可恶极了。 眼下的情势是外有汉王陈友谅虎视眈眈,而内部呢,徐达麾下的将领居然公然抗命,不愿遵从自己的命令,情势交迫之下,自己这个堂堂的吴国公居然对于这两方面都是毫无办法,而不得不来向徐达求援,想想还真是窝囊极了。 朱元璋的脸色赤,有些郝然失色的样子。 想想一下,朱元璋猛地咬了咬钢牙,对着徐达说道:“既然徐达将军目下还是无意助我抗击汉王陈友谅的汉军,朱元璋也不敢相强。只愿今日兄弟我的一席话,徐达贤弟能够仔细考虑考虑,就不再搅扰贤弟的清幽的读书雅兴了,告辞。” 徐达没有特别的表示,只是淡淡的说了说了一声:“吴国公要务在身,徐达也不便留下吴国公在此盘桓,恕不远送。” 朱元璋闻言,便对着徐达拱了拱手,随即便大踏步的迈出了竹屋子。 徐达也依旧不急不躁的坐了下来,随即朗声吟诵了起来。 几个守护在外头的侍卫一见吴国公朱元璋出来了,马上就上前来给朱元璋行礼。 一个侍卫抱拳施礼说道:“吴国公,到底我等要守着徐达将军多久,听说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已然杀到了应天城外了,我等兄弟平日里头多得吴国公的栽培,情愿尽快随着吴国公杀敌保城,总比在此守着徐达将军来的爽快。” 一听侍卫如此言语,朱元璋眉头一皱,如刀芒一般的眼色扫道了此人的脸色,吓得侍卫连连后退了几步。 朱元璋一把抓住趋跄后退的侍卫,盯着此人说道:“杀敌报民自然是件大事,可是守着徐达将军也是一件大事,也是丝毫马虎不得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