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侦探的守则_第二篇意外的凶手mdash;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篇意外的凶手mdash; (第4/4页)

报。他终于发怒了,积存至今的怨气一次性的爆发出来,最后甚至杀了牛神。”

    “那么,他究竟是谁呀?”

    我站起身来望着有关人等。

    “谁呢?”

    “请快些说明吧,是谁呢?”

    “这个他,”天下一装模作样地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继续说道“便是隐藏于牛神贞治内心中的另外一重人格。”

    “…”全部的人都沉默地凝望着侦探。

    “牛神在幼年时期,由于治疗疾病的缘故曾经接受了脑部手术,结果便…(专门的记述从略)…在右脑产生出另外的人格,而这个人格开始绘起画来。据调查所知,牛神应该是右撇子的,但在画笔上却印有左手的指纹,因为左手的活动是由右脑所指挥的。至于那封告发信件的字形丑陋,是由于那是以左手写出来的。正如刚才所说,那个人格开始憎恨牛神的主人格。他在主人格睡着的时候勒他的脖子,又在砂糖中下毒,可是却怎也未能成功,最后终于用刀往胸口刺去。”

    “那为什么把画室中的玻璃打得粉碎呢?”不期然感到现场气氛不妙的我问道。

    “那是由于那儿反映着牛神的样子,已错乱了的人格,看见牛神的样子便要彻底的破坏。镜与时钟的玻璃都是这般。还有画布也被切割得粉碎,因为那里画了牛神的自画像。

    “嘎…”我呻吟着道“那与自杀有不同吗?”

    “不同,与自杀有本质上的不同。那是杀人。”天下一变得认真起来。

    有关人等仍然带有一片疑惑的神色。

    “是么,是那样么。”我站起身来说道“另一个人格是凶手么,喔,没注意到这个。不愧…不愧是名侦探天下一兄。没法了,这次只好佩服得五体投地了。”我尽力夸奖天下一。

    “不,这也是得到了大河原君的帮忙才…”

    当他说到这里之际,不知从何处飞来了什么东西。拾起来一看,是空的啤酒罐。

    “不好!”正在那样想时,再有香蕉皮被掷了过来。

    “呀,怎么搞呀!”天下一以手掩着头。

    我叹了一口气说:“是读者啊。读者发怒便掷过来。”

    在说着时便已连其他废物也飞了过来。

    “啊,救命啊。”天下一慌忙逃跑。

    “够了,不要了。”我也抬起腿就跑。

    (原文初发表于“小说新潮”1992年6月号)

    杂谈感想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读者变得不满足于简单的逻辑推理?又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作者把侦探小说的重点由案件的推理性转移至凶手的意外性?事实上,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小说,总会有作家创作过一些作品,是带有能让读者感到意外的情节的,在武侠小说中,会出现杀父仇人原来便是自己的授业恩师,又或者在爱情小说中,相恋的男孩原来是当代富豪的独生子。诸如此类的片段可谓层出不穷,既然推理小说标榜的本已是找寻谜一样的凶手,那么又怎能缺少了“让人感到意料之外的凶手”这个的出现呢。

    那么,究竟怎样的凶手,才能算是出人意表?当然,好像在漫画金田一少年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凶手原来是看似弱不禁风、楚楚可怜的小女孩——早已经不能称得上是意外的了,甚至一般的读者,都大概会认为谁在故事中的扮相最柔弱可怜,谁便必定是杀人凶手了。那么,意外感较高一点的还有“已死掉的人”包括在案件发生前已交代了那个人的死讯、或在故事的推进中被杀害。总之,利用表面上已死的人扮演凶手的确可以达致意外的效果,但前者的意外性明显不高,后者的意外性虽然还算可以,但所使用的技俩却也有所限制,装死的说服力极低,而无头尸、双生子或尸体无故失踪等诡计对读者来说也应该早已并不陌生,因此除非作者有与别不同的技巧,否则单凭这种诡计很难给予读者很大的意外感。

    另外还有某些作品,使用了更为特别的凶手设定。设为杂役、路人等不但对读者有欠公平,意外感其实也不算高,而小孩子和动物等则是个较古旧但还算不错的选择。把凶手设定为负责推理的侦探、或以负责说故事的角色作为“第一人称”的凶手,都可算是稍含意外,可是时至今日,这类型的作品也早已出现过不少,稍微有阅读经验的读者都未必会为之动容。再进一步和更为前卫的,则甚至会创造出如鬼怪之类、无法以日常科学解释的凶手来。

    最后,想以一则有趣的小故事作为这篇的结尾,这个小故事来自雾舍巧《二重身宫》的内文(但与该小说中的谜团没有任何关联)。话说有某部叫“一个也不剩”的小说,内容描述一个谜一般的凶手要去完成连续杀人,并且凶手再三强调要杀的人总数应该会有十个。但当读到最后几页时,还只出现了九个被杀的人,其中甚至还包括了自认为凶手而自杀死掉的那说故事的人,然而那第十名死者却还不见踪影,直至翻到了最后一页,才出现了以下的这几句:“在后面你会看见从半空中垂下来的绳子,下面还有一个小踏台,并且还留下一张纸写着:最后的第十个人…死的人便是你了。”也就是说,这是一部最终把读者迫入自杀之路的小说,而最后完成连续杀人的凶手,则包括了执行死刑的读者本身、和隐藏于背后、以心理催眠等方式在幕后cao纵的作者了。

    ——香港路人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