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龙的力量 (第7/10页)
区,建立一个奉行社会主义的印度新政权。 不难想象在中国政府核心领导层的心目之中,未来理想的南亚政治版图不应缺少一个继承新德里绝大部分遗产的社会主义印度。这个新兴的政权将在南亚政坛之上发挥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对内而言,印度共产党将领导将近9亿人民最终解决困扰印度近半世纪的温饱的问题,对外社会主义的新印度将会与中国携手开创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新纪元,无论是以中、印、缅、孟四国为主构建的环孟加拉湾经济圈,还是未来由中国主动的环印度洋地区经济合作联盟,一个统一、富强的印度都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虽然这个美好的蓝图要想变成现实,依旧需要中国政府和印度左翼联盟坚持不懈的努力,但是毕竟只要印度左翼联盟首肯,那么他们将迅速接管昔日新德里所控制下的28个邦和7个中央直辖区中包括:西孟加拉邦(拥有18个县、总面积8。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亿)、比哈尔邦(拥有37县、总面积9。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9千万)、贾坎德邦(拥有18个县、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6千万)、北方邦(拥有70个县、总面积29。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6亿人)、查蒂斯加尔邦(拥有16个县、总面积13。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2千万)、安得拉邦(拥有23个县、总面积2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5千万)、中央邦(拥有45个县、总面积30。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千万)、拉贾斯坦邦(拥有32个县、总面积3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千万)、北安查尔邦(拥有13个县、总面积5。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0。8千万)、古吉拉特邦(拥有25个县、总面积19。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千万)这10个主要的邦以及德里、昌迪加尔这2个中央直辖区。 虽然这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印度共和国的版图在短时间之内无法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但可以说中国政府已经竭尽了所能。毕竟在印度南部是处于英国皇家远征军控制之下的马哈拉施特拉、卡纳塔克和果阿这3个邦以及达德拉和纳加尔哈维利、达曼和第乌、拉克沙群岛这3个曾经的中央直辖区。以及在战前中国政府许诺由泰米尔族人自治的泰米尔纳德以及本地治理中央直辖区。而位于南亚次大陆半岛最南段的喀拉拉邦目前正处于空前的混乱之中。如果印度左翼阵营可以接受这一安排的话,中国政府将给予更多的经济和军事领域的支持。 “北京方面正试图在新德里的废墟之上培养出一个和他们同样信仰共产主义的新政权。他们企图如果最终变成现实,将以为着这个星球上将有1/3强的人口重新回到那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格瓦拉曾经挥舞过的红旗之下。”面对着中国政府在如何处理妥善战败后的印度所进行的努力,华盛顿方面并非一无所知,面对中国试图扶植印度左翼政治力量的计划,一向对共产主义怀有深刻敌意的美国“鹰派”显现出了空前的不安。随着铁幕帝国的解体,大多数的西方资本国家都认定他们是这场世纪之战的最终胜利者,共产主义的幽灵终于不在游荡于欧洲的天空,虽然朝鲜、古巴、越南、老挝等国家依旧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但是在强大的西方眼中他们不过是一些不起眼的顽石而已,如果不是中国的存在,他们几乎可以宣布共产主义的最终消亡了。但是随着中印战争的结束,他们再度看到自己恶梦的复苏。 “我们的确可以用武力的手段阻止印度这个亚洲最大的民主国家落入共产主义极权者的手中,但是我们的人民是否作好面对一场放大了无数倍的越南战争的准备了呢?”针对“鹰派”政治力量在国会内的煽风点火、鼓吹要在印度使用武力保障“民主”迈克。李总统不得不悲观的向自己的同胞们表达了自己对这一卤莽行动的预期。虽然在数以亿计的印度人之中不乏对中国远征军怀有深刻敌意的年轻人,但是美国军队的介入在对殖民统治有着切肤之痛的印度人眼中将是更将是一场全民族的灾难。虽然印度左翼阵线未必有控制全国的号召力,但是在民族主义的煽动下,印度人将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反抗美国入侵的行动中去,而与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更糟的是,美国在印度并没有一个合适的代理人集团。 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印度左翼阵线在局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却委婉拒绝了中国政府提出的由其重组印度全国政府的建议,只希望在其原先处于执政地位的印度东部地区组建一个松散的社会主义联邦政府。这一结果后来在一些中国史学家的记述中被如此表述:“印度左翼阵线的行为几乎是在全国解放的前提之下,自己要求划江而治甚至退回陕甘宁边区。”而很多年之后当印度共产党元老—西塔拉姆。耶丘在回忆这段历史之时,依旧在他的个人回忆录《印度的曙光》一书之中不无遗憾的写道:“当2008年的新德里向印度共产党人打开大门之际,我们党内的大多数人却将这个无比辉煌的权力颠峰视作了空前可怕的陷阱。机会就在他们的畏首畏尾之中白白的失去。” 尾声:恒河沙数(四) 关于印度左翼阵线联盟放弃接受中国远征军移交印度次大陆的核心区域,最终选择龟缩一隅的原因。后世的史学家们曾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给出了无数种答案和解释。在中、美两国的相关档案资料还没有全面解密之前,各种冠以内幕、黑幕、秘史头衔的无端揣测和昵想曾一度吸引过无数世人的眼球。这些几近于推理小说的文字之中,往往将印度次大陆最终出现的如此结局的原因归咎于以下几个方面。 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中、美两大超级大国早已完成了对南亚次大陆的势力划分。所谓由印度左翼阵营出面执政,建立一个富强的印度不过是中国政府掩人耳目的障眼法而已。人们猜测着在印度崩溃的过程之中,中、美、英、巴四国高层曾有过一系列秘密协定,其历史作为或许类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的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以及雅尔塔协定,只是这场针对印度毕竟还不象曾经的德、日轴心那样早已沦为了全民公敌,而美、英两国更要在全世界面前保持着“局外中立”的形象。因此这些会议的结果最终无法形成象《波茨坦公告》那样统一的声音,只能以密约的形式被参与国封存在保险库中。 不过还是有好事者竟从中、美、英、巴四国外交部对外公布的一些只言片语和外事活动之中勾勒出了一张所谓“印度路线图”的秘密会议日程表。首先在处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