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男人的世界二 (第3/3页)
学生格林(他偶尔参加聚会),他说:“我听说你们在读刘易斯的儿童故事,你知道的,那本书根本不行!” 托尔金对刘易斯还有其他的不满。到四十年代中期,刘易斯已经成了名作家,他那本《地狱来鸿》已经销售了近25万册,科学幻想小说也以一年一本的速度出版着,并获得世界范围的认可和赞赏。《霍比特人》虽然卖得很好,但现在它的作者还在为续集而努力,而且,他真正觉得重要的《精灵宝钻》却找不到感兴趣的出版商。 刘易斯才完成《狮子、女巫和衣柜》几个月后,登门抢夺版权的出版商们便络绎不绝。这无异于在他的伤口上又揉进了一把盐。 更有甚者,托尔金开始怀疑刘易斯从他那儿“借”了不少东西。他认为刘易斯的书中有效仿他的地方,只是他又改写重作了。一个明显的例子便是蒂尼德林尔这个人名。托尔金怀疑是将他书中“伊德里尔”和“蒂尼威尔”组合而成的。在托尔金拥有的那本刘易斯的《太白金星》中,就有一段托尔金尖刻的批语:“希望不是旧瓶装新酒?!” 刘易斯交游广泛,他很容易就对新朋友推心置腹,甚至到近乎英雄式的崇拜。其中,刘易斯的密友,作家查尔斯。威廉姆斯是托尔金最不喜欢的一位。托尔金始终对威廉姆斯的宗教和哲学立场持怀疑态度,其实威廉姆斯本身就是个自我矛盾的人,他既是英国国教的虔诚教徒,同时又着魔似地陶醉于神秘主义和玄学秘术,更为糟糕的是,威廉姆斯有非常严重的虐待狂倾向,有些人认为查尔斯。威廉姆斯妄自尊大、目中无人,之所以参加“因克林”似乎是为了弥补尚未完成的教育。不过,很明显,托尔金对此人只是感到嫉妒,认为威廉姆斯抢走了自己的朋友刘易斯。但是托尔金对威廉姆斯的反感并未对刘易斯产生任何影响,他为威廉姆斯极为另类的性格而兴奋,并且还崇拜着他的思想,他一直误以为他的朋友都与他有相同的感受。 到1940年代末,托尔金和刘易斯的友谊几乎已宣告结束。两人因为截然相反的宗教观点而疏远起来,并且托尔金对刘易斯的作品热卖也感到很恼火。查尔斯。威廉姆斯的介入造成了双方的怨愤,使他们的关系更生分了。之后到了1952年,贾尼。穆尔去世一年后,刘易斯邂逅并爱上了乔伊。格雷莎姆,终于使双方的友谊彻底结束了。 这位忽然出现在刘易斯生活中的新人破坏了他和托尔金之间仅存的一点友情。乔伊。格雷莎姆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在1952年来英国时,结识了刘易斯,两人很快便亲密无间,坠入情网。乔伊回美国办妥离婚手续后,便带着两个儿子回到英国,成了刘易斯的情人。四年后,两人在牛津注册结婚(前面说过刘易斯一生未婚!这个传记作者真没记性),刘易斯所有的朋友都未到场,托尔金因为刘易斯没有亲口告诉他此事而大为不快。 不过,此时,刘易斯已经知道他不可能再点燃与托尔金的友情火花。他俩之间的怨恨日益加深。他也很清楚如果把结婚的消息告诉托尔金,他会有什么反应。托尔金为了许多原因,极不赞成两人来往。首先,她是个口无遮拦、意志坚强又非常独立的美国女性,完全不是托尔金喜欢的那种类型;再说她还离了婚,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而且她还是个犹太人(托尔金居然有种族歧视?!),刚刚皈依长老教会,她信奉正统教义,与托尔金信奉的天主教义有天壤之别;更为糟糕的是,她的写作方向转向刘易斯所写的作品,她倾力而做的事被托尔金看作是对清教徒的宣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伊迪丝。托尔金却与乔伊。格雷莎姆成了一对好朋友。 杰克和乔伊结婚后,托尔金便极少见到这位昔日的朋友了。1954年,刘易斯接受了剑桥大学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英语教授的职务,到牛津大学来得更少了。他依然与托尔金维系着友好的关系,并为《魔戒》写过一篇热情洋溢的评论,因为在1949年年底,两人维持亲密关系的最后一段时期,托尔金借给他一份《魔戒》的手稿,征求他的意见。不过,1960年乔伊去世,留下刘易斯孤寂一人之后,这对老朋友的情谊彻底不在了,各自再也没有与对方联络。 当刘易斯1963年11月去世时,托尔金拒绝了各方邀请,没有为他写悼文,并不在纪念集中发表文章。他甚至很少提到刘易斯,而有关他们之间长久友谊的结束,托尔金只在刘易斯去世后不久的一封信中,写了一段很尖刻的批注:“我们的生疏源于查尔斯。威廉姆斯的幽灵的忽然出现,接着他(刘易斯)的婚姻让我们彻底分道扬镳。” 对于两人深厚的友情说来,这段话是一个令人感伤的注脚,然而这段友谊依然让彼此各有所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