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上京 (第4/5页)
左厢都指挥使王横跑过来,吼道:“不帅不能收兵,再顶一会就能攻上去了。” 李显忠怒道:“收兵!” 王横不敢违抗命令,嘟囔着去了。 初战,如果能拿下上京当然是大喜中的大喜,但是也不能抱着侥幸心理,不计损失,硬攻蛮干。他们这只军队出现在上京,一举切断了金国朝廷与地方的联系,只要围它十天半个月,天下大事就定了。目前,金国在辽阳府、大同府屯驻重兵,但是那两个地方有刘琦和岳飞在盯着,想调兵回援京师,比登天还难。胜利已经牢牢地握在了手中,李显忠们是决不会让它溜走的。 晚上的会议已经结束了,郑七郎赖着不走,喝着茶水,慢吞吞地说:“听说,大帅手中有一本大唐李靖留下的《药师行军战记》,陛下借去看了两个月忘了还,你竟敢去要,有没有这回事?” 李显忠道:“祖宗留下的东西,当然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郑七郎叹一口气,道:“唉,我这个人有一个毛病,就想搜集一些兵书战策,最好还是作者手书的那种。我想用上京城,换大帅的传家宝,不知尊意如何?” “刚才会议上为何不说?” 七郎理直气壮:“才想起来的,刚才说什么!” 军团本来有一个夷腊葛相当难缠,现在又来了一个郑七郎,当年远征交趾的时候就是老相识,也真邪门,躲都躲不掉! “你若骗我,哼!”李显忠从一个木箱子里取出一本发黄的书,很是摩挲了一阵,扔到桌子上。 郑七郎拿起来,先用鼻子闻了闻:“药师仙气犹在,果然是真迹啊!”展开细细观瞧,赞不绝口,然后在帅帐内转悠一圈,也不问主人同意不同意,取了一块红绸子将书包好,揣进怀里,这才说道:“我观察过上京城的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上京城恰好建在了谷底。大帅想必也知道,正北方向有活刺浑水,西方有鸭子河,我们只要筑坝截水,待到水势高涨,再把水一放,上京就会成为水乡泽国。就他们那个破城墙,水泡上三天,只要轻轻一推就塌了。” 李显忠大喜,起身盯着地图看了许久,道:“来人,命令王横速来见我!” 转身来到郑七郎身边,道:“主意是好主意,将来圣上问起,到底是谁出的主意啊?我该怎么回答呢?” “实话实说,否则你就是欺君之罪!” “那么,作为我军高级将领,献一个计策还要向军事长官讨价还价,我是不是有理由上书弹劾?” 七郎将书楼在胸前,道:“任凭你说破嘴,我也不会把书还给你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圣上声明烛照,谅必也不会听你的一面之词!” 李显忠也放出狠话:“咱们走着瞧!” 七郎根本不在乎:“我们御龙军要补充弹药给养,请大帅军令,回国休整!” “不准!”又来了,还是老把戏讨价还价呗! 王横到来之前,两人终于算是达成了妥协,避免了将帅失和的惨剧。 第二天,李显忠带领王横等人实地考察,飞艇在天空飞来荡去,寻找合适的截水地点。上京城就建在两河的交汇处,地势很低,大水下来,确实可以起到绝佳的效果。当天下午,王横带领左厢士兵,开始筑坝。当天晚上,顺利完工,河水在慢慢上涨,围成的宋军立即撤往四面的高地,地面有探马,高空有飞艇,女真人想逃出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二十三日,探马回报从北面杀来一队人马,人数很多,足有上万人。李显忠亲自带领部队,迎战敌军。 宋军占据鸭子河南岸,与敌军对峙。 这是怎样一只军队啊? 最耀眼的是队伍中的大旗“蒲与都统毕王完颜宗哲”几个大字熠熠生辉,帅旗左右,五千精兵令人不敢小觑。外围是装束各异的男男女女,手中的武器千奇百怪,凡是能杀人的东西都被他们拿出来了。整只队伍人数在一万左右,短时间能召集的全部力量都在这里了,难道他们想用这样一只军队,击败有备而来的宋军? 宋军窃窃私语,实在是看不下去,这样的对手也太稀松平常了。 李显忠怒道:“肃静!永远不要小视你的对手,他们手中的家伙一样可以夺去你的小命。耳语者,杀!”上护军赵柄身边的亲兵分散出去,拉刀子摆架势,大帅已经发话了,再有乱说话的可真要不客气了。 对面一人提马来到河边,喊道:“对面的宋军听着,毕王殿下要与你们决一死战。请先退后一百步,待我军渡河再战不迟!” 河水很浅,大概一尺半的样子,骑兵很容易就冲杀过来。 李显忠微微一笑,淝水之战的伎俩也要拿出来显摆?既然如此,就莫怪我不客气了。 “传令,全军后退一百步!” 张仲熊连忙说道:“大帅,小心中了敌人的jianian计!” “执行命令!”李显忠不便解释,也无须解释。 “是!”军令如山,宋军缓缓向后退却,对面的金军开始渡河! 宋军大队刚刚撤出五十步,金军精锐已经在帅旗的引导下,冲上河岸。 “阿骨打!” 河边的金军摇旗呐喊,河里的人不停地催促着战马向前冲,河那边还剩下一半的人等待过河。 李显忠马鞭高高举起,喝道:“停止前进!全军转向,杀!”半渡而击,兵家常识,堂堂捧日都指难道还不明白这个道理?李显忠从来不在乎取胜使用的手段,能打胜仗才是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 中军一万三千骑兵开始冲锋,天空上忽然出现的飞艇部队向正在渡河的敌军头上扔下了无数的炸弹。 爆炸带走了无数的生命,水柱激射而起,河水慢慢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