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司令爸爸许世友 (第8/14页)
懂什么保护生态平衡。有时一次就要猎杀几十只上百只野鸭,大部分留给艇上的官兵,其余带回家分赠战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有人说:南京城来了个许司令,方圆百里便没了飞禽走兽。这话确实不假。 于是父亲的出猎便越走越远,一直打入安徽境内。 记得那天发现了一只山狸子,父亲立刻命令警卫员分路包抄。我们追不上,便利用新学的几何原理,选择直线奔跑。 跑过一个山包,不曾望到山狸子,却看到了持枪瞄准的警卫员。顺枪口瞄准的方向望去,哈,一丛小树在刷刷摇动,那摇动的所在恰是朝着警卫员瞄准的方向。 我们屏住呼吸,睁大眼睛,等待枪响的那一刻。 这一刻就要到了。树丛晃动了一下,忽然响起喊声:“别开枪,是我! 这是父亲的喊声。 然而,就在喊声响起的刹那,我们分明听到“叭”的一声脆响,接着便是警卫员惊恐绝望的大叫“哎呀!” 我们的心一下子提到喉咙里,疯狂地喊着:“爸爸——”连演带跑地扑向父亲隐身的那片树丛。 没跑几步,树丛里又一声枪响。 “叭!” 枪声中,警卫员身体一跳,扔了枪,像跌落的鸟一样扑倒在地。 我们却跑得更急更猛,边跑边一声接一声地呼喊“爸爸——”那短短的时间里真是万念跃动,似乎父亲已经不行了,因为警卫员是弹无虚发的水平。似乎父亲在血泊中报复了警卫员一枪… “爸爸!爸爸!” 树丛里响起“二混子”和“许大眼儿”凄惨的叫喊。我已跑得头晕眼花,胸膛似要爆炸一般。听到这叫声,便又生出悲枪的一般邪劲,摔一个跟头爬起又跑,不顾一切地扑进那丛树林。 “爸爸!”我尖叫着,看清了我的父亲。他仍然坐着,我的心浮起一丝希望;但他分明坐在血泊中,又使我惊惧得近乎绝望。“爸爸!”我叫着,扑到了父亲身上。 父亲双手紧紧捏在大腿根,皱着眉头,忽然朝我们咧嘴一笑:“不要紧。” 我们一齐“哇”地大哭起来。正哭得热闹,头上响起怯怯的颤音:“司、司令员…” 脸色苍白的警卫员,浑身颤抖地立在父亲面前。 “好了个×的,笨蛋!”父亲低低地骂一声,便放开嗓门道:“还不给老子捏住腿!” 我们除了哭再没有别的本事。警卫员比我们强不到哪里去,大概父亲那一枪把他吓破了胆吧?他在父亲身边蹲下,那姿势像是随时准备逃跑的架式,抖抖地伸出双手去替换父亲的手,捏紧父亲的大腿。 “捏紧!你的劲都哪去了?”父亲瞪一眼警卫员。 警卫员重新蹲下,咬牙切齿地捏住父亲的大腿根。 父亲吐了口唾沫。他戒烟早,没有痰,只啐唾沫,啐出去便无影无踪,找不到痰痕。 “哧啦!”父亲撕开了裤腿。我们分明看到腿上那个弹洞,不大,却血糊糊地吓人。 父亲将手指朝那弹洞里探进去,深深地,深深地探进去。黏稠的血随着他手指一次次地探入,一股股地被挤出来。父亲的神色严肃而坦然,额上却沁出一层黄豆大的汗粒,随着手指在伤口里活动时的咕叽咕叽骇人的声响,聚成条条细流顺下巴淌落到腿上。 “好了个×的,捞不着么。”父亲骂一句,又啐一口。 “司、司令员,别、别担了…”警卫员一副哭腔哭调。 那一刻,我们全惊呆了。父亲伤的这么重,还要打猎呀? 在这短暂的惊愕和静寂中,父亲兀自将手在弹洞里抠索,不时抠出白rou红rou,立刻又被淹没。我们呆立着,一时间感到惊心动魄。 “司令员,不能抠,快去医院吧!…”警卫员脸孔痉挛着,流着泪,哀哀地央求。 于是,我们都以新的势头放声大哭,围拢成一圈,抱着父亲哭喊:“到医院去吧!”“爸爸,快到医院去吧。 “孬种!”父亲皱着眉头环顾左右“扫兴!” 他扯下裤腿上一块布,扎了伤口,扶着警卫员立起身,朝石滩里一指:“二混子,去把那只山狸子捡回来!” 父亲把手一挥,一瘸一拐地朝来路返回。嘴里兀自在骂:“好了个×的,扫兴!本来找点瓜瓤儿就能糊住伤口…” 建军和援朝从石滩那边拾回一只嘴里仍在渗血的山狸子。我望警卫贝,警卫员望山狸子。父亲中弹后仍能跃起身来打中山狸子,警卫员却误解了那一枪面扑倒在地。 至少我在惊恐之下,油然升起一种自豪和满足。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我已经能够鲜明地想象出他当年的戎马生涯:七次参加敢死队,八次负重伤! 父亲被送进医院治疗,我们先回到家里。 炊事员老王剥山狸子皮,剥到血糊糊的伤口时,我一阵哆嗦,想起父亲的伤口。我移开目光,却遇到山狸子僵痴悲凉的黑褐色眼球。又一阵哆嗦,我生出恻隐之情,不忍地说:“多可怜呀,咱们劝劝爸爸别打了。” 炊事员老王叔叔在我出世前便跟随着父亲,一直到父亲去世。他说:“懂啥?你爸爸少年时就开始杀坏人。杀恶霸地主,杀土匪汉jianian,杀日本鬼子,杀国民党兵,又杀美国兵。现在天下太平不能杀人了,再不叫他杀点狼狐鸡兔还算什么将军?还活不活了?” 我的喜欢杀生的父亲,负伤后一星期,就又拿了枪一瘸一拐地“出征”了… “壮哉,上将军!”我掷笔感叹,痛快酣畅地吸掉一支烟,忽然想起一个问题:“你就不讲父亲走麦城?” “因为他没有走麦城。” “大串联时我在南京见过那幅标语。”我谐谑地朝她挤挤眼睛:“许和尚仓惶出逃。” “放屁。”桑园骂得干脆痛快“是撤退!” 那天,门卫来电话,保卫干事接过电话后向父亲报告:“司令员,有人要见你…”“不见!”父亲吼一声,在屋里背着手继续踱步。他喜欢背着手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特别是心情烦躁的时候。“文化革命”开始后,他情绪一直不稳定,时而激动,时而迷惘,时而紧张忧虑。看到他时常脸色阴郁地驻足凝神默想,我便隐隐觉得父亲在不知不觉地衰老。他的躯体开始越过结实、粗壮的界线,令人心痛地朝着臃肿发展。眼窝出现浮肿的虚rou,两腮该有棱角的地方渐渐被多余的垂rou遮掩。 但他的眼神仍是凛然不可欺的。 “是陶勇的四个孩子。”保卫干事小声补充。 “嗯?”父亲一怔,迅即朝我们挥手:“你们去,快接他们进来。” 陶勇将军是父亲的金寨老乡,同时参加革命。他担任东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