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卒死青龙山 (第2/5页)
之中有宝物呀,逃难的人带的都是最好的。” 这句话也被杨香武听到了。 杨香武心中火大了,这是什么世界呀。 其实他杨香武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呀,他就不会多想想,这明明是个人吃人的世界,只不过吃人的手段不一样,而眼前这景象只算是其中一种而已。 杨香武为这批往关外迁徙的人悲哀了。 杨香武也下了个决心。 他的决心就是为洪承畴的儿子洪涛制造麻烦。 匆匆地,杨香武奔到长城外,他找到了小雀儿。 “小雀儿呀,快跟我走。” “行,香武哥,你叫我去那儿我去那儿。” 杨香武带着小雀儿往回头路上走,走到一处山岗上,他二人站在山岗上好像不走了。 于是,只见从长城那面过来了一批一批的迁徙人,那真的是一大群可怜人。 这批人如果不是因为改了朝换了代,他们在山东安居又乐业,谁也有田园一大片,如今全被各地藩王没收了,转眼成了穷光蛋,那些藩王有指令,叫这些关内的人去关外,这就叫双方换换位子过日子。 那年头,东三省有多苦呀,冰天雪地里走上一天也遇不上一个人。 也有人如是说,东三省以北大荒漠,人烟少,苦得不得了,可老天也算有春颜,因为那儿出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杨香武不懂得这一段,他与小雀儿守在山道边,等到第一批人们走过来,杨香武立刻当道拦。 “站住。” 人们见是个少年人,有人就问: “小兄弟,干什么呀,拦路打劫呀?” 杨香武手提他的布袋高声,道: “我送你们银子金元宝。” “哈…”所有听到的人全笑了。 小雀儿不笑,她尖声叫: “你们笑什么呀?” 有人大叫: “咱们除了带的种粮与杂粮,真的是一穷二白了,你少年人还拦路开玩笑呀。” 杨香武听得忙回应,他从袋中取银锭,大叫: “你们看看,我这儿是真金真银呀。” 于是乎大伙全围上来了,杨香武抬头看,围的人那真是里三层外三层,还有挤不进来的在外边高声叫: “分银子啦。” 杨香武忽地手拉小雀儿腾空飞起来,他二人在当空中掠过了那么多的人之后,二人上了树。 这批人就没想一想,谁会有那么大的本事会从人头上飞过去,他们只追着要银子。 杨香武早就认准了附近坡上的一棵大树,他才会飞身上了树。 他在树上低头叫: “老乡们,听清楚,等到城门里那些人都来到,我便把我的银子金元宝全数送你们。” 大伙一听,就在树下拍手叫起来了。 杨香武又叫: “喂,你们都是有庄有寨的人吧。” “不错,各族也都有族长在。” “太好了,由你们推派族长走来,我把银子分给当族长的人,别的人退远处。” 事情到了这时候,所有的难民都相信杨香武真的在救济他们了,乐得每人笑哈哈。 这光景大概等了两个时辰,长城门内所有的难民全数来了,一看就有一千多。 杨香武抬头看天色,心中早有了计较。 他在树上看下面,树下围的尽是年长人,还有七个老太太柱着拐杖抬头看,看得脖子也酸了。 大伙都守规矩,一个跟着一个站。 有个老人大声道: “我的族人有五百多呀,义士。” 杨香武一听也觉对,不能平均给,他提高声音,道: “以序算族人,多少我自会分。” 小雀儿看得一呆,布袋中的金银有多少呀。 只不过杨香武有办法,他以十锭银子折换一个金元宝立刻分给这些年老的人。分到了最后,分得他只有个布袋了。 所有难民都看到杨香武什么也没有了,只有腰上插的两把刀。 “你们可以走了,我已变成比你们还穷的人啦。” 有个老太太手托两个金元宝,道:“小伙子呀,你是干啥子的,怎么这般不爱钱,你可真够大方呀。” “我呀,我是个贼。” “什么?你是贼?” “是呀,我是贼。” “我老婆子不相信。” “老大娘,你想想,我才多大年纪呀,那里会赚这么多的金元宝呀,除了贼之外”他还比了个手势。 大伙一听愣了。 杨香武拉住小雀儿便哈哈笑着走出人群。 这二人走得不回头。 杨香武与小雀儿走到城门楼下,长城内迎上三个官兵,这二人看看杨香武与小雀儿。 “你们是干什么的?” 杨香武立刻回应: “报信来的。” “报什么信呀?” “那我见了你们总兵大人之后才能说。” “你少狗皮倒灶乱七八糟了,有什么话你不能说?” “我如果说了以后出问题,砍谁的头?” 那军官摸摸自己的脖子,道: “有这么严重的?” “当然有,不信见了总兵大人便知道。” 三个人听得面面相观,还是那军官点个头。 “你二人跟我来。” 杨香武的内心中有什么计较的? 他竟然大胆地去见总兵大人。 当然啦,如果他的总兵大人不是洪承畴的儿子也就算了,若是他洪涛在此坐镇,这机会他是绝对不会放过的,也因此,他把带在身边的金银全数给了难民们,他不能带着那么多元宝去见总兵大人吧。 那是一处三合院房子,屋子不大很精致,距离此处的关隘也不过一箭之地。 杨香武与小雀儿二人被带进三合院,八名军士直拿眼睛盯着二人,看没多久,便见正屋门下站了个锦袍鹅冠大汉,他的手上托了个鼻烟壶。 “过来,过来。”这红面锦袍大汉向杨香武二人招手。 杨香武与小雀儿并肩走过去,就快走到门前了,早被两个清兵挡在门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