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25节 (第2/3页)
村民代表大会。由于事先已经得到村委委员的认可,而且每个村委委员实际上都代表了一部分村民的利益,他们其实早就沟通过了,因此,这次村民代表大会开得比较顺利,几乎人人都赞同这么做。 大佬张虽然不算村里人,但是也旁听了大会,给他最大的感觉是村里比他们那里民主,做什么重大决策,还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投票通过,而当初他们在部队的时候,虽然也有士兵委员会,并且大佬张还是士兵委员会的委员,不过,当兵十几年,部队上有什么重大决策要他们举手的?大佬张想了半天,凡是让他们举手的,都是生活上的小事情,比如增加一个篮球场或春节改善伙食这样的事情,有关前途命运的大事情,比如他们是不是要集体转业到深圳来这样的大事情,哪里有他们举手的份? 大佬张把自己心里的感触对贺曙光说了,贺曙光回答:那当然,部队怎么能跟老百姓相比呢?部队强调坚决服从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如果也像我们这样搞举手民主,那不乱套了? “也不光是部队,”大佬张说“地方上也一样。就说我们现在的长城建筑公司,也有职工代表大会,但一年开不了一次会议,开会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发一些纪念品,听领导做报告,并不真是要讨论什么重大决策。” 贺曙光听了没说话,他对国营单位上的那些事情并不了解。比如大佬张刚才说的什么职工代表大会,他就是第一次听说,所以,不知道与村民代表大会有什么区别。不过,他知道,太民主很了也不行,真要想讨论一个重大决策,只能是几个人小圈子里面研究,如果真要是放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讨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几百人,七嘴八舌,最后肯定是讨论不下去。再说,凡是重大决策,一开始都是要保密的,怎么能让几百人共同讨论呢? 想到这里,贺曙光嘴巴里突然冒出一句:太民主了也不行。 贺曙光说完之后并没有当回事,但是大佬张却想了好长时间,想:贺曙光是领导,是不是凡是领导都不喜欢民主呢?想到最后觉得是这样,因为民主是对领导权力的一种限制。谁愿意主动被人限制呢? 25 虽然是经过民主决策的,但是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却执行不下去。 村民虽然举手同意这个方案了,但是真要他们掏钱的时候就不愿意了。贺曙光当然是希望大家踊跃掏钱,这样,村里在占的比例大一些。可村民不这么想,每当贺曙光动员他们掏钱,就像是要掏他们的心。他们总是问:如果我把钱掏出来了,但国家政策突然变了,又来征用皇坟岗了,怎么办?村里是不是能保证我们不受损失? “不是我让你们掏钱,”贺曙光说“这种合作方式是你们一致同意的,我只是代表你们具体执行这个方案。” 村民不管,不能保证他们不受损失他们就不掏钱。 贺曙光对大佬张说:你看见了吧。这就是我们村的民主。行使权利的时候他们“民主”承担责任的时候他们要“集中”了。 贺曙光找七叔公。七叔公除了摇头之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没有直接对贺曙光说,却私下对戚福珍说了,说农民搞工业就是不行,观念就不行,这根本就不是“掏钱”而是“投资”投资就是有风险的,谁投资谁收益,谁也就自己承担风险。 戚福珍把七叔公的话学给贺曙光听,贺曙光很受启发,同时疑惑,说我们上的学比你老豆多,也比你老豆年轻,怎么知道的还不如你老豆多呢? “什么‘你老豆’?不是你的老豆呀?”戚福珍不高兴了。 贺曙光知道自己说错话了,立刻道歉,说对对对,是我老豆,我们两个的老豆。 戚福珍笑了。并且把秘密告诉贺曙光:村里订了几份报纸,老豆天天看,当然知道很多新东西。 “那我们也订几份报纸吧。”贺曙光说。 戚福珍当即答应,说这事贺曙光不用cao心,交给她办。最后,在实际“办”的过程中,戚福珍并没有去订报纸,而是每天把七叔公看过的报纸带回来,晚上让贺曙光看。戚福珍这样做也不完全是为了省钱,她把本来订报纸的钱用来买书了,买了许多经济管理方面的书,她看,也让贺曙光看。 也有村民积极支持贺曙光的工作,最典型的就是贺老二。贺老二不仅自己带头掏钱,而且要求已经单立门户的两个儿子积极掏钱。儿子虽然不是很情愿,但慑于贺老二的威严,只好倾其所有。贺曙光见二伯伯这样,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他对二叔婆说,这不是他个人的事情,二伯伯也不要总是把已经过去的事情放在心上,如果他想投资,当然欢迎,但是不要因为过去的事情没有解开疙瘩,搞得像欠我似的而投钱。 二叔婆的回答不是很明确,既没有说贺老二这样积极掏钱是感觉在赵兰香妈的问题上对不起贺曙光,想用这种方法做一些弥补,也没有说贺老二现在思想通了,确实是看好这个项目了,而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