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大战略_第六章地缘大战略本及冲绳:东边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地缘大战略本及冲绳:东边之 (第11/13页)

。任何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企图一旦在日本得势,必将对中日两国的未来构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日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与他们掩盖谋杀张作霖是一样的。1928年6月4日,在河本大作陆军大佐的带领下,日本关东军的一些军官炸死了军阀张作霖,然后嫁祸于中国军人。在了解了真相之后,日本内阁决定隐瞒事实“断言公开真相将伤害皇室,恶化中日关系,侵害日本在中国的特权。此外,内阁也不愿意在议会上对事件承担责任”《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146页…这是日本“耻感文化”的特点。他们在意的是别人的观感,而不是罪恶本身。因此,犯罪之后最重要的是掩饰罪恶。恢复名誉的体面手段是否认罪行,而不是真诚地反省忏悔。如果掩饰不成,他们会恼羞成怒,迁怒于受害者。现在,我们正看到这一幕在日本重演。

    日本政治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远远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问题,它已经成为日本否认战争暴行的象征。日本军人把中国人当作“低等民族”而大量屠杀。侵略与屠杀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可以因宽容而被放置一边,或在“学术”争论中被中立化。它更多地是一个“良心问题”、“责任问题”一个民族可以暂时回避历史,但永远不能回避良心,永远不能回避责任。良心和责任对所有人、所有民族都有约束力,不仅仅对日本人。

    神道教相信死者平等,也就抹杀了是非、善恶的区别。这与佛教教义是不一样的。佛教提倡人人可以成佛,因此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是,这种平等是有条件的,赎罪需要忏悔、行善,并不能一死了之,否则会堕入地狱,来世也不得好报。在日本文化中“忏悔”很少。如果相信死亡可以抹去所有善恶,那么作恶时就不会畏惧。“羞耻”感是现世道德对恶行的约束,是容易抵挡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否认罪恶。这正是日本采取的手段。

    中国反对日本政府高官参拜靖国神社,并不是干涉日本内政。而是因为它所崇奉的国家神道、所供奉的战犯,曾给中国带来过巨大的灾难。明治维新以后,为了天皇实行独裁,政府“废佛毁释”独尊神道教。它将国家作为唯一的神来供奉,政教一体。靖国神社始建于1869年,与日本传统相违背,靖国神社并没有体现“死者平等”它是有选择的,只有为天皇战死者才能进入靖国神社。死于战争的日本平民没有资格进入靖国神社。那些被日本军人杀害的其他国家的人更不在靖国神社祭奠之列。国家神道是和日本扩张同步开始的,从建立起到今天,靖国神社一直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和精神寄托。尽管天皇在战后公开否认了自己的神性,靖国神社仍然以诸天皇为中心,为他们的战死者招魂。《不能用生死观为小泉参拜开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霍建岗,《参考消息》2004年11月30日第15版。

    二战后期,德国首都柏林被盟军攻占,国土被美、苏、英、法四个国家划区占领。挑起战争的希特勒已经自杀,代表德国投降的人并不对战争负有重大责任,盟国对德国的清算是彻底的、无情的。但日本与德国完全不同。它在盟军踏上领土之前投降,政府机构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天皇及以下官员因投降而受到善待;占领军只有美国一家,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需要日本作为反共前沿阵地。因此,日本的战争责任和战争暴行没有受到认真的追究。

    从慰安妇问题上可以看出,日本人服膺的仍是“强权”而非“公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上任之后说,慰安妇都是自愿的,不存在日本政府强征的事实。中国和韩国对此都非常生气,但安倍坚持他的观点,不为所动——直到美国国会有可能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日本就此问题道歉。2007年3月11日,安倍再次重申了日本在1993年对慰安妇的道歉。路透社报道“中国的严厉批评可能会使日本选民感到生气。但是让日本的亲密安全盟国——美国生气可能会损害安倍的形象”这里说的“日本”是日本的全体选民,而非某些政客。安倍迫于美国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本国选民的压力,对日本在亚洲强征慰安妇之事道歉,并非由于他承认这一事实。路透社的这条新闻引用一位分析人士的话说:“当亚洲各国政府批评日本时,没有人在意,但是当《纽约时报》报道此事时,他们就得作出反应。他们担心美国精英生气。”路透社东京2007年3月11日电。转引自《参考消息》3月12日第一版。日本人只服从强者,不服从事实。慰安妇事件再明确不过地证明了这一点。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以及济南大屠杀…等诸多暴行,其中的原因都是一样的。

    至今日本不能直面战争暴行,无力摆脱靖国神社的阴影,无法和邻国达成彻底的谅解。且不论道德上的得失,在战略上,这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和韩国不同,日本并无强敌压境,而且拥有先进的海、空军,却把外交建立在美日军事同盟的基础之上。虽然德国同为战败国,同样有美国的驻军,却可以采取与美国完全不同的政策,能够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在重大的外交问题上采取和美国不同的政策。这在日本是不可想象的。

    在1840年到1945年的105年间,中国的历史是落后挨打的历史。究其原因,中国的愚昧、腐败和内乱固然是罪魁祸首。但是,外来干涉也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破坏作用。在这105年中,中国的内乱与外患是相辅相成的,两次现代化努力都毁于日本侵略。晚清持续50余年的洋务运动毁于甲午战争。在北洋时期,日本提出“二十一条”(1915年),继承德国在华的殖民利益(1919年);在国民党统一中国前后,日本先后发动济南事变(1928年)、九一八事变(1931年)、上海事件(1932年)、卢沟桥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先是制造事端,步步紧逼,然后大举进攻,再次打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开始接受西方文化时,中国晚了一步,此后步伐缓慢,于是步步落后于日本,处处受制于日本。因落后而挨打,因挨打而落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日本在1945年投降后很快就投入建设,而中国则陷入内战。内战是因日本入侵而中断的早期国共内战的继续。国民党被赶到台湾岛后,大陆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近20年内乱和灾难,在1979年重新开始现代化建设,至今进展还算顺利。中日力量对比已今非昔比,但中国仍远远落后于日本。中国落后的起点在19世纪后半叶的改革迟缓。

    东亚的和解道路

    日本学习太快也并非没有坏处,因为它没有睁开眼看清自己的道路。到了19世纪末,在近400年世界殖民扩张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日本急匆匆地跳上了这辆将要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