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大战略_第九章中国的其他周边国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中国的其他周边国家 (第10/15页)

 在战争时期,缅甸至少两次成为中国的后方。在17世纪,南明在清军的追击下一路退到云南,然后又退到缅甸。永历帝在缅甸被俘。在20世纪,在日本侵略军的压力下,南京中央政府退到重庆。日本占据了中国整个海岸线,一直到越南。中国只能从缅甸的海港获得补给和援助。接着,日本从缅甸登陆,轻松击败英国军队,切断中国的运输线,然后进攻云南,对中国的大后方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中国两次派军队进入缅甸,与英国军队并肩作战。这时,缅甸对于中国的战略地位非常突出。缅甸与中国西南接壤,而西南是中国的战略大后方。缅甸可以成为中国西南的出海口,在危急时刻是重要的石油进口通道,以避开拥挤的马六甲海峡。

    元、明、清三朝都曾经对缅甸用兵,都没有收获。在人种和文化上,缅甸和云南的少数民族是近亲,民众大多信奉佛教。缅甸曾是中国的朝贡国,后来是英国的殖民地。1793年,当马嘎尔尼率英国使团前往承德觐见康熙皇帝时,有两个藩属代表团在那里为康熙拜寿,一个来自蒙古,另一个来自缅甸。参见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蒙古早已被正式纳入清帝国的版图。蒙古和进贡国不一样,蒙古王公因追随满族打天下而在清廷享有特殊地位。在乾隆帝的时候,缅甸成为一个强悍的国家,不仅战胜了清朝的入侵,还攻入了暹罗(泰国)。作为一个现代的多民族国家,缅甸还不稳固,联邦政府的影响力有限。边疆地区有能力与联邦政府抗衡。缅甸华人(果敢人、桂人)有自己的地方政权,还有地方武装。他们生活在靠近中国边界的地方。所以他们不会像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华人那样受到歧视、迫害和屠杀。由于缅甸受到大国的干涉和制裁,它的未来很不确定。

    从中国西部出海,一个通过西南的云南,经缅甸;另一个通过西北的新疆,经巴基斯坦。出境之后还要穿过整个缅甸或巴基斯坦才能到达海洋,而这两个国家的地理对交通都很不便利。缅甸的主要河流是伊洛瓦底江,巴基斯坦的主要河流是印度河,其源头都在中国,但不可能从中国乘船。中国的云南、新疆和缅甸、巴基斯坦都不算发达。从这两个省区到中国内地山高水远,因此不会形成大的市场。此外,缅甸和巴基斯坦的政局都潜伏着动荡因素,有强大的外部或内部势力试图推翻现政权。现在的中缅、中巴关系主要的基础是为了对付共同的外部挑战。只有在缅甸和巴基斯坦繁荣之后,中国与它们相邻的西南、西北边境地区才会获得更多的活力。

    缅甸有两个大的邻国:北方的中国和西方的印度。在东方,缅甸与泰国的关系一直不很好。此外,美国一直试图插手缅甸事务,可利用的借口有昂山素季和毒品等问题。在缅甸和印度还是英国殖民地的时候,暹罗(泰国)是英国和法国之间的缓冲区。印度是大英帝国在南亚的继承者,其势力从泰国境内后移到了缅甸西部边界。因此,缅甸成为亚洲两个大国势力的交汇之处。现在,缅甸能够保持平衡。当缅甸更多地对外开放的时候,经济更有实力和活力的国家将占得先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不论怎样,只要不过度开放,缅甸都将是赢家。

    菲律宾:在台湾以南

    菲律宾在中国的东南方。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地理位置有点像美国与古巴的关系。两个岛国都位于大陆的东南角之外。有意思的是,美国走向海外扩张之路,起点就是古巴和菲律宾。美国打败西班牙殖民者,把这两个岛国变成了它的殖民地。这也许不是巧合,刚崛起的美国需要先把自家门前清理干净,然后在东南亚确定它的第一个远方落脚点。已经衰落的西班牙帝国是最容易的靶子。直到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才从菲律宾撤走它的空军和海军基地,但现在仍与菲律宾保持密切的军事合作,每年在海上进行联合军事演习。2008年的演习选择在苏比克湾——美国以前在菲律宾的海军基地——和巴拉望海域。苏比克湾在吕宋岛,面对南海,在冷战后期与苏联在越南金兰湾的海军基地隔着南海对峙。中沙群岛的黄岩岛距离苏比克湾只有260公里。美国的地面部队也曾进入菲律宾,帮助打击霍洛岛上的伊斯兰游击队。

    大约从10世纪开始,组成今天菲律宾国家的吕宋岛、巴拉望岛、苏禄群岛逐渐与中国有了贸易往来。当时,各个岛屿之间没有统一的政权。明穆宗隆庆帝(1566-1572在位)继位之后,部分地解除嘉靖(1521-1566)时期的海禁(明朝时禁时弛),允许私人出海。这一年是隆庆元年(1567年),史称“隆庆开放”四年后,西班牙占领马尼拉。在中国开放后的几年,马尼拉的华人迅速多了起来,其中大多是福建人,原因是“吕宋居南海中,去漳州甚近”《明史?吕宋传》…福建巡抚徐学聚说:“吕宋本一荒岛,魑魅龙蛇之区,徒以我海邦小民,行货转贩,外通各洋,市易诸夷,十数年来,致成大会。”《明经世文编》卷四百三十三《取回吕宋囚商疏》,徐学聚。转引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283页,人民出版社,2005年。其实,马尼拉能够在十多年间成为都市,首先是西班牙人开通了全球航线,东南亚的香料、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墨西哥的银子都汇集在马尼拉。中国“海邦小民”的贡献是其次的,所得利润也有限。他们大多处在生产和贸易链条的下端,除了一些商人外,大多数海外华人靠出卖廉价劳动力谋生。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今天,可见4个半世纪前中国落后的那一步是多么关键。究其原因,隆庆帝只有开放,没有改革,腐败不堪,没有进取精神。到下一届皇帝万历的时候,明朝完全陷入停滞,灭亡已经难以避免。

    1570年,西班牙人进攻吕宋岛。当他们占领马尼拉的时候,那里已经居住着一小批华人,他们是当地的长期居民,在隆庆开放前到达的。1574年,由于接受招安的提议被朝廷拒绝,福建的海盗头目林凤带领62只船到达吕宋岛。他们带着女人和农具,准备在那里从善定居。福建巡抚派了两艘战船追击他们,并约西班牙一同进击。可比较当年英国对于西班牙优势舰队的做法:鼓励英国海盗袭击西班牙商船。林凤在吕宋岛的林加延湾修建了一个要塞,被西班牙军队包围。他后来逃脱。次年,自居围剿林凤有功,西班牙殖民当局要求回报,派遣传教士罗达(MartinRada)带了一个使团到福州,提出通商和传教。但使团没有达到目的。于是,驻扎在马尼拉的西班牙总督和传教士强烈要求他们的国王腓力二世(1556-1598在位)派兵征服中国,也没有结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