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大战略_第九章中国的其他周边国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中国的其他周边国家 (第7/15页)

海合作中得到利益。

    近年来,沿岸国家在北冰洋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原因之一是全球气温上升使得在北冰洋开采石油变得可行了。北冰洋沿岸国家的实力远在南海沿岸国家之上。2007年8月,俄国在北极海底插上了国旗,接着就是炫耀武力。加拿大也加强了军备。在2008年,美国、俄国、加拿大、丹麦(代行格陵兰的外交)、挪威5个北冰洋国家举行高峰会议,同意以科学研究得出的证据来决定在北冰洋的主权归属。加拿大宣称要成为北冰洋的“超级大国”如果北冰洋问题能够得到和平和妥善的解决,必将为其他地区的领海纠纷树立良好的榜样。把南海建成开放的“内陆海”的可行性很大。法国在2007年倡议建立“地中海联盟”在沿海国家中得到积极反响。倡议还得到了德国的谅解,德国曾担心地中海联盟将影响欧盟的一体化进程。海南岛位于南海的北端,在这里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可以成为南海合作的平台。台湾位于南海东北角,控制着南沙的“大岛”太平岛。在与大陆达成某种协议之后,大陆应该能够接受台湾以特殊身份加入“南海联盟”(姑且名之)。本书作者在完成这一章之后才了解到法国总统萨科奇的“地中海同盟”建议。“南海联盟”想法的基础是南海地区的局势,不是对法国倡议的模仿。另外,萨科奇也不是原创者。在欧洲北部的波罗的海有一个类似的国家间的合作组织。两岸合作将增加把南海建成和平之海的可能。

    从黄海、东海到南海,中国提出拥有主权的海域都受到邻国的侵占。在这中间还夹着台湾问题,现在因国民党重新执政而得到缓解,给大陆留下了更多选择余地。这些领海冲突为外部大国在本地区上下其手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中国不能胶滞于所有争端,也不可能同时应对所有这些国家。中国必须首先释放出一部分力量,才能争取到战略主动。必要时,哪怕在某个方向上小有损失,也在所不惜。民族主义和海底石油是最大的障碍,使得任何让步都非常艰难。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对海洋的重视实在太晚了,落在了其他国家的后面,以至于在所有地方都非常被动。由于有领海争端的国家数量太多,中国不能轻易使用武力,否则必定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陷入更大的被动。所以,在战略方向上必须有所选择,决定在哪里坚持,在哪里稍作让步。海洋划界可以效仿陆地划界的经验,有予有取。即使让步也不能是一味地让步。

    越南:狭长的国家

    越南是一个细长的国家,南北长达1600多公里,东西最窄处只有50公里,约等于北京市的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长度。只有在北方的红河三角洲和南方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形才比较宽阔一些。这两个三角洲也是越南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狭长的国土形状对于防守非常不利,尤其是在面对来自海上的威胁时。因此,越南的战略纵深在南北方向,而东西两翼则非常容易受到威胁。越南中部最细的部分,对着中国的海南岛。在陆地上,当发生较大规模战争时,细长的越南只能把西方的老挝作为它的战略纵深。在反法和反美战争中,越南就是这样做的。无论是奠边府战役还是胡志明小道,都与老挝密不可分。老挝和越南都是中国的南方邻国。在过去100多年反抗西方殖民者的战争中,越南经常把中国作为大后方。这一点与朝鲜有相似之处。

    越南中、北部曾经长期是中国的一部分。秦始皇在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设置南海(约相当于今天的广东)、桂林(约相当于今天的广西)、象(在今天越南的中、北部)三郡。秦朝时,今河北正定人赵佗是戍守南越的一名军官,任南海郡的县令。秦亡之后,赵佗据岭南以自保。他自立为南越王,都城在番禺(今广州)。根据越南正史,越南历史开始于赵佗,他被当作越南的开国之君。汉朝建立后,不能容忍南越的地方割据。公元前181年,吕后发兵攻赵佗“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隃领”《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列传》,班固。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酷暑和潮湿,士兵染上了严重的瘟疫,不能翻越南岭。“隃”通“逾”“领”同“岭”南岭。瘟疫当是瘴疠。暑湿、瘟疫、山地是在南方作战的不利因素。在整个南方战线上,中原军队都长期面临同样的挑战,常常因此而失败。汉武帝时再发兵击南越。公元前111年,南越灭亡。武帝在其故地设立了九个郡。唐朝时,今天越南中、北部属于安南都护府管辖的一部分。此后,那个地方被称为安南。

    越南在唐末和五代十国的地方割据时期走向独立,968年,丁部领在花闾(在今河内以南90多公里的大山中)称帝,国号大瞿越。越南独立从丁朝时期开始。这时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已经有8年,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还没有结束。北宋军队攻取了后蜀,但南唐、吴越、南汉等偏安的地方王朝仍然是独立的。在宋的北方有强大的辽国(983年改国号为契丹),后来则有金国。北宋的形势很局促。因干涉越南不能取胜,北宋于973年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确立了越南对中国的藩属和进贡关系。此后越南一直是相对独立的藩属国。明成祖时,中国曾短期占领越南,把越南再次纳入中国版图,但明军最后失败了。1802年,安南的阮福映得到法国和暹罗的帮助,打败对手,建立了阮朝(1802-1945)。他上书请求清朝皇帝分封,以获得正统地位,并请求改国名为“南越”第二年,嘉庆帝把南越两个字的顺序颠倒了,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两国之间宗主与藩属的关系一直延续到1884年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

    与朝鲜半岛相似,今天的越南是由三个古国合并而成的。越南的扩张从北向南。在今天越南的中部的国家是占城(或占婆,此前称林邑),与柬埔寨同属于一个文化圈,受印度教的影响很深,与北方的儒家文化圈不同。在数百年的战争之后,占城在1471年(明成化七年)被北方的越南占领。这是明朝退出越南之后的事情了。越南从高棉人那里占领湄公河三角洲则晚至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所以,越南获得今日狭长之国土,是很晚近的事情,是越南沿海岸向南扩张的结果。此后,当越南向老挝、柬埔寨方向扩张时,法国人来了。法国人把越南、老挝、柬埔寨合并为印度支那,但在殖民地之内仍把越南分为北、中、南三块。北方再次统一南方是在1975年。如其他一些前殖民地国家一样,越南也要继承殖民者的遗产,把另外两个国家纳入版图。越南对南海岛礁的领土要求,也只是以法国人的可疑活动为基础。

    中越之间时常发生战争,最近的一次是在1979年。边界冲突持续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