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司令爸爸许世友 (第11/14页)
的可以找出许多,敢‘武装割据’的大约只有许世友将军。” 我陪同父亲回到南京山西路人和街十一号。 家被造反派彻底抄过了。院门两侧刷满“打倒许世友”的大字标语,院子里像办了“大字报园地”进楼门,迎面一条“活捉许和尚”至于“绞死”、“油炸”、“枪毙”更是铺满过道、地毯,涂遍玻璃墙壁。瓶瓶罐罐自然破碎一地。我抱着戳满窟窿的裙子问警卫:“你们为啥不开枪呀?” “不叫开,这是军令。”警卫怪滑稽地耸一耸肩。 “那你们也可以拦住么,你们不是会武功吗?” “不许动手,只许我们伸脸。” “伸出脸去挨打呀?嘻嘻。”我笑了。 “没打耳光,只把我们的头按在沙发上,不许抬。”年轻的小警卫吐口痰,轻松地说:“害得我落枕好几天,脖子动不了。” 父亲见到了这副劫后景象没有生气,反带一脸轻松的笑,大约见过毛主席,身上没了压力缘故,脚步恢复了矫健轻捷,匆匆往屋里走,一路走一路淡淡地评论:好么,抄的多点,资产阶级的东西就可以少点…” 他不看卧室,不看办公室,迳直奔向厕所。那是他专用的卫生间,里面有个小橱子。我们将那卫生间又叫储藏室,父亲个人的全部财产都藏在里面,准确地说,是藏在那个小橱子里。 “哎呀,糟了!”父亲一进卫生间便叫苦不迭,三步并作两步,赶上前拉开橱门,凄惨地大叫一声:“这群酒贼哟…妈了个×的不得好死!” 我和警卫战士忍不住都笑了。 父亲一生,除了酒没什么财产。那储藏室的小橱子里,满满装的全是茅台酒和古井酒,在大别山时,他便惦念着这一橱酒,现在果然被抄得一干二净。父亲伤心地一屁股坐倒,不愿起来了。 母亲已察看过各处,恼火地赶来说:“跟中央告他们去,东西全抄没了!” “可惜了我的那些酒哟!”父亲只顾望着空酒橱伤感。 “没抄走的也全毁了,什么也没留下!”母亲并不在意那些酒,她心疼地抚摸一只皮箱上的四五个洞眼。 “我的茅台酒,我的古井酒,全被他们贪污了,这群不讲政策的酒贼,一瓶都没给我留!” “不能就这么完了,我得向中央报告。”母亲怨愤难平。 “算了算了,你不要闹了,你告谁去?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说不清,反正是一群酒贼。”父亲挥了挥手。 然而,周总理来了电话,关心地问父亲:“世友同志,听说你的家被抄了,严重吗?” “可惜我的那些酒喽,”父亲伤心地说:“总理呀,全被他们贪污了,一瓶也没给我留下。” “哈哈哈,”周总理在电话那边开怀大笑“不要紧么,世友同志,我送你两瓶茅台酒。” 我们的家搬到了中山陵八号。 记得搬家后,我每次回家探亲都可以看到房间布置上的一些新变化。 第一次回家,刚进客厅便大吃一惊,以为走错地方误入了博物馆。客厅正中摆了一个其大无比的地瓜,我这辈子再没见过那么大的地瓜,据说有几百斤重。其他各种农产品标本,铁矿、煤矿,各种金属标本摆满一屋。 原来,父亲担任了省革委会主任,管工农业生产,所以家里有了这种新变化。 父亲正与一位将军谈话,神采飞扬,兴致勃勃。我立时感到,工作和事业使父亲变得年轻了。父亲见到我只是随意招呼一下,又继续他的谈话。 他跷起来二郎腿,右脚上下颠动。我便看到鞋底处有杯口大的一块白。定睛细瞧,天哪,是露出的袜底。 父亲只有这一双皮凉鞋,是母亲先斩后奏替他买的,强迫他在公开场合穿。可是磨了这么大个洞,竟没人发现。真不知此前已出过几次洋相了。 我的小妹田小兵来拉我叙姐妹情,我悄悄说:“小兵,你看爸的脚,露袜子了,你快告诉他,别跷二郎腿了。” 小兵望一望,卟哧笑了。轻轻绕到父亲身后,耳语几句。父亲放下腿,哈哈笑得很开心。 “怎么了?”客人莫名其妙。 “没什么。”父亲做个手势请客人起身“娃娃叫我给你讲讲这些丰收成果。咱们搞武的人也要懂生产才行。” 于是,父亲开始介绍地瓜、各种标本的产地和那里的生产形势,又请客人参观了一番他那“博物馆”里的全部展品。 客人走后,父亲对我们说:“我全省走了个遍,鞋底能不穿吗?形势很好哩!” 父亲两腮上的垂rou已经消退,重新变得紧绷结实。他高兴时,眼里又闪出那种我所熟悉的落拓不羁的波光:“八月里来桂花香,红军游击到我乡,孝感花园打一杖,小郎哥呀!缴获枪支无其数,还有八挺机关枪…”他得意洋洋哼着歌,取下心爱的枪,吆喝着“走,桑园,打几只鸡兔欢迎你!” 那天饭后,父亲给警卫人员讲课,秘书一定要我去听听。我去了,父亲正在讲昆明军区司令员谭甫仁被刺杀的事,用指头指点着警卫人员问:“你们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样?是不是也要吓得逃命呀?”警卫人员都暴雷一般回答:“我们不会逃!”父亲说:“不要光嘴上说得好听,闹不好到时候也许还要我这个司令员会保护你们呢。”父亲稍停片刻,又说:“不过,要对付我也没那么容易,不信你们试试,你们出去,看能不能一下子找到我?去,都出去。” 我们迷惘、疑惑,又好奇。纷纷退出门。不待站稳,屋里响起一声:“来吧,找我看!” 我们又都拥进屋,咦?屋里空荡荡!大家迅速查看了门后、床下、沙发后,都没见人。小小的屋子,都藏哪儿去呢? “哈哈!”一声笑,父亲喘息着说:“不那么容易吧!” 我们同时蹲下身,才看清父亲是在桌子下,身体紧贴桌子底层,张开四肢悬在上面。匆忙中还真不易发现呢! “这就是练过功的好处!”父亲钻出桌子,脸憋得通红,却笑得心满意足。 第二次回家探亲,一上楼便见厅里一幅裱好的书法杰作挂在正面墙上。那是一首诗: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著。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是白居易的一首诗,毛主席亲自推荐给我的。”父亲很自豪地一拐厚嘴唇,颧骨上便出现了我所熟悉的黑油油颇富光彩的疙瘩rou。他抬臂指点诗句:“据说桦树还是杨树,须长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